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30字。

  语言文字运用Ⅰ
  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裁剪,给家中增添①       的期待?——是窗花。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戴着老花镜盘腿而坐,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花团硕大②       ,荷花清淡素雅,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伫立,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婀娜多姿,鲤鱼跃出水面……她能剪出③       的休憩场景: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她们讲出的串串故事拴住了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旑旎多姿的窗花舞得虎虎生风,团圆祥和的喜气笼罩千家万户。新年的热闹活络刚刚过去,春天的细雨悄然而至。
  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是不肯抹灭或是减持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光明媚,烟雨纷纷里,人影浮动的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或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11日,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窗花是中华民族的年俗之一,请你以“年俗”为主语,用排比句写出年俗的内涵。不超过60字。
  (3)古典诗词使用不同的标点重新断句,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下列对杜牧《清明》的不同断句,其中更能凸显羁旅漂泊之感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苏轼版】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剧本版】
  C.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于丹版】
  D.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毛翰版】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考查拟写排比句的能力。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拟写。
  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时代的十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中国人①_______的话,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扩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人深刻指出:“治国犹如栽树,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