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70字。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待制①书(节选)
李觏②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③,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幼孤无兄弟”和“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中的“孤”含义不同。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觏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觏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受贬谪,李觏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迫使李觏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觏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5.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徕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①
(唐)柳宗元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之。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