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60字。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连续几天阴雨,今天终于放晴。鸟儿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雨刚停,就迫不及待地卖弄起它们的歌喉,声音是那么的甜润,像____清泉流进心里。阳光像只____的猫,悄悄爬进窗户,轻舔着摊开的书页。书页上的文字似乎也活跃起来,在一片银白的背景下____。推开窗,一股新鲜的空气,____着草木的清香扑鼻而来。一窗新绿,满目生机……
A.一缕缕 蹑手蹑足 跳动 挟裹 B.一股股 缩手缩脚 闪耀 夹杂
C.一股股 蹑手蹑足 闪耀 挟裹 D.一缕缕 缩手缩脚 跳动 夹杂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很多科学家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格局与胸襟,他们身上集中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所以这些国之栋梁才会成为时代偶像。
B.俄乌冲突是否会在五月底停火,这取决于俄乌双方的态度。未来这场冲突将以何种方式结束,成为一个难以预测的谜题。
C.一堂约60分钟的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复杂,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D.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出禁止未成年人不参与直播打赏的工作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网络直播行业规范,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现场代表们印象深刻,倍受激励。与会代表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牢记在心,落实于行。”
B.该基地有一份“红名单”,平时表现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官兵都会被记录在案,每逢执行重大任务,晋职晋衔,评功评奖时予以优先考虑。
C.春季开学,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江岸小学的学生们课间玩起了好多“新”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编花篮”“翻花绳”……等。
D.当孩子与自然紧密连接时,才有可能去挽救一棵大树、一条河流、一片天空、一块湿地、一个村庄;才有可能在万物萧瑟的冬天,感受到在地底有无数的种子,正在安静地蓄积着力量。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知道的幻觉
①我在写文章、讲课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人总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说白了,这不就是某某吗?”这里的某某往往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某个知识点。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每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总是会从已知的旧事物里去找一个最接近的对象,然后把两者等同。久而久之,其后果就是:你会在大脑里堆积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结论和观念,看起来像煞有介事,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学会和掌握它们。我把这叫作“知道的幻觉”。
②“知道的幻觉”其实是大脑过度简化事物这一习惯的表现。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时,大脑会倾向于下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从而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了。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大脑陷入混乱,减少外部信息对我们心智的冲击。因此,“知道的幻觉”本质上是大脑为了“节能”和保护自己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机制。
③很多人往往认为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要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而是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因为复杂的事物本质上是无法被简单化的。简单化这件事,在本质上意味着信息的丢失。
④简单化的方法无非是举例子、打比方、做类比……也就是用你熟悉的事物,去描述你不熟悉的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信息的丢失,毕竟它们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因此,这些手段一定只能是辅助性的,而不能是主要手段。
⑤可能有朋友会问:如何判断自己是真的懂了,还是停留在“知道的幻觉”中呢?如果真的懂了,难道也不能说“这不就是某某吗”?是的,不可以。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盖棺论定的行为,它拒绝了其他的可能性,跟求知是相悖的。用已知的信息去解释新信息,这不是求知,而是用自己的视野去扭曲和塑造外部世界,是对外部世界的窄化。真正的求知,恰恰是希望用新的信息、新的刺激来冲破它、拓展它,形成新的边界。所以,永远不要假设自己对某个新知识已经完全理解,也永远不要对知识存在轻视的心理,认为它“不过就是某某而已”。
⑥我们应当在生活中锻炼可以在内心容纳更多信息,观察它们彼此间碰撞、交织、联系的能力,而不是急着把信息简单化、窄化。怎样锻炼这种能力呢?
⑦接受一个假设:世界是复杂的。世界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我们不妨假设世界是复杂的,再带着这个思路去探索,从复杂到简单,是一个过程,也是求知的必经之路。简单不是一条原则,也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我们在真正经历了复杂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