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2).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五迁夏官郎中,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圣历三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私有请于崇,崇不纳,易之谐于后,降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更相庆,崇独流涕,曰:“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俄为亳州刺史。后五王被害,而崇独免。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试为朕言之。”
  崇曰:“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翌日,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迁紫微令。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B.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C.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D.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崇才华出众,处事得当。姚崇长大后好学,考中下笔成章科;契丹侵扰河北,一时军书纷集上奏,姚崇处理顺畅、快速,受到武后的赏识与重用。
  B.姚崇正直有节,重情重义。张易之曾因私事有求于姚崇,姚崇不答应,后被诬陷降职;武后迁上阳宫后,姚崇念及武后恩宠而痛哭流涕。
  C.姚崇辅佐玄宗,为政有识。姚崇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见解,针对当时国家的状况,姚崇向玄宗上奏了十条建议,切中时弊,得到了玄宗的肯定。
  D.姚崇为民治蝗,勇于担责。山东发生蝗灾,姚崇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消灭蝗虫的方法,还从国家、百姓利益出发,通过史实指明不灭蝗的危害,并愿一己承担后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喉舌之任出阁人之口,臣愿宦坚不与政,可乎?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除自身的政治才能外,姚崇为什么能让唐玄宗接受他提出的十条建议并委以重任?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与崇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①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即位,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征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又赐家封户九百。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李建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唐朝定都于长安(今西安),武则天建立武周时
  ……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陆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