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81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朱光潜说得更直接:“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成一首诗来看。”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
解读小说的诗意有两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盖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见仁见智。
“达诂”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理想,但要实现“达诂”却难乎其难。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诗意小说的范本,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使小说打上了现代简约主义色彩。简约主义要求把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删减到不能再删的地步,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以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看不见的空白,它总是在触发你的思维引擎,让你不由自主地走进作品所设置的艺术深渊,去抽丝剥茧,阐发新意。所以,《受戒》自发表几十年来,话题不断。
解读小说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叙述了渔夫桑地亚哥84天都没打到鱼,在85天的时候终于打到一条大马林鱼的故事。当老人精疲力竭地把大马林鱼拖回家时,只剩下一个骨架,一个带着血腥的标本。这就是“冰山原则”的八分之一,水下的八分之七留给了读者。常识告诉我们,对渔民而言,出海打鱼只是其中的一种谋生方式,连续84次空手而归,如果第85次成功了也倒不错,但他还是以失败告终。
由此思索开去,是否意味着他在饥饿时露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是否意味着他的方式方法的错误?这是不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美国版本?假如他换一种打鱼的思路,又会怎样?总之,这是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绝不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话柄”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
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太过细腻,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
(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
材料二:
早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已经发出了“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呼声,海德格尔更是明确地期望一种“诗意地栖居”。可以说,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是在生存层面还是文学层面,人类都遭遇到了“诗意”的困境。而西方对于审美化的生存方式的追求,到了当下中国,同样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思考。“当近代西方人还在寻求着‘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时,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早就实现这种‘诗意地栖居’了。不同的是,东方的诗人们主要是迫于政治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往往会让不同读者面对同一篇作品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很难在情感体验上完全一致。
B. 用“冰山原则”解读小说的诗意,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探寻,以达到超越作者初衷的目的。
C. 叙事过于严密、主题单一,或叙事太过细腻,不能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都是小说诗意不足的表现,极易让小说陷于平庸。
D. 文学作品的“诗意”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情”,一个是“美”,何其芳和周伦佑两位诗人在这一点上看法基本一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朱光潜的看法都说明了诗意不是诗歌所独有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有诗意,诗意是小说的标配。
B. 按照简约主义要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采取了极为精致的文本建构和冷静叙事方式,留下空白,触动了读者的思维引擎。
C. 教科书中对于《老人与海》主题的理解过于单一,而实际上,人们对它可以有很多的解读,这得益于它所留下的诗意空间。
D. 在生存层面和文学层面,人类共同遭遇了“诗意”困境,西方和东方都向往着“诗意的栖居”,但产生背景和动因完全不同。
3. 下列关于小说的案例中,不属于材料中“小说的诗意”的内涵一项是( )
A. 鲁迅小说《药》的结尾,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环引起了读者对其隐藏意义的不同推测。
B.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叙事极简,片段性的回忆连接起主人公的整个人生。
C. 茹志娟的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有着诗一样的情感和意境,凸显着意象美和人情美。
D.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出自古典诗文,如周芷若、木婉清、风清扬、夏雪宜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以达到超越作者初衷的目的”错,原文为“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诗意是小说的标配”错,原文为“诗意也是好小说的标配”,选项范围扩大。
B.“按照简约主义要求”错,根据原文“汪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任新民是安徽省宁国市人。1940年,任新民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被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1949年8月回国。
1952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工厂时注意到了任新民,邀请他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
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