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50字。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这种视野所带来的控制感并非观看者的幻觉,而是意味着一种切实的控制权力。高空视野通过观察、测量、控制将观察对象纳入己方视线之中,从而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谁掌控了无人机统摄性的全局视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无人机视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远程的“遥在”观看,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这仰赖于飞行器与控制点之间的空间分离。比如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操作者只需安坐后方,而不必身赴前线。这也正是维利里奥的“剧场”与“暗室”隐喻:“肉身与肉身相搏凭着裸眼的视力与冷兵器而实施”的古典战场相当于“剧场”,而借助虚拟界面实现灵活操纵的现代战争则犹如“暗室”。无人机驾驶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地球另一端的敌人瞬间消灭。主角操作的仿佛不是战争机器而是电玩游戏,轰炸的仿佛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图形像素。
  伴随无人机的隐身性而来的是道德上的不可靠。任何一个人-包括正义者-如果能够隐身,能够做任何事都不被看见从而不受惩罚,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做正义的事,而是会无所不为乃至无恶不作。
  无人机无所不察的同时却又确保自身的无迹可寻,犹如获得免疫力的同时令他人都变得脆弱不堪。福柯曾提到过一种“全景敞视监狱”-封闭、割裂的监视空间,但无人机拥有的却是追踪移动目标的机动能力,这也被鲍曼称为“流动的监控”。他认为,无人机监控并非垂直排列,而是分散、灵活和流动的,这令匿名与隐私消失殆尽。
  对于野心勃勃的无人机而言,再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再没有什么禁止进入的区域。无人机往往不期而至,随时有可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你没法预料无人机何时会降临在你家的窗台之上”。这种游荡视点堪称“鹰眼视觉”。无人机不断搜寻区域,追踪目标,犹如掠食的鹰隼一般与藏匿者展开角逐。格雷瓜尔在《无人机理论》一书中建议将“猎捕”视作无人机的本性。无人机的机动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恢复地表的垂直性,实现一种纵深。它不仅可以居高临下、横向扫过,而且可以在林立的建筑群中自由穿行,择机切入复杂的地理环境,剖析审视其内部构造,犹如水银泻地一般任意流转,无孔不入,从而克服高空视野所带来的扁平化倾向,恢复地景的纵深感。
  (摘编自施畅《空中之眼:无人机镜头的美学特征与视觉政治》)
  材料二:无人机强烈冲击公民隐私,但我国关于无人机管控的法律法规尚处起步阶段。相比于科技的急速发展,立法的速度和进程总是相对落后,面对“一日千里”的无人机技术,法律保护的内容亟待丰富。同时无人机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从2003年开始,民航局、空管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管理文件,管理工作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各环节缺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人机的高空视野是一种统摄性的全局视野,它不仅意味着对权力的实实在在的控制,还意味着这种主动权的必然扩张。
  B.无人机和其操控者之间存在空间分离,形成了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所以现代有可能出现无需军人上战场的战争。
  C.无人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但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这也使得管理主体不明,制约了无人机安全技术的开发。
  D.每个时代和不同群体对隐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大数据让隐私的范围模糊不清,也让人们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态度摇摆不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高空视野”与材料二中的“上帝视角”,措辞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一致。
  B.维利里奥的“剧场”隐喻,形象地指出了古典战场敌对双方面对面肉身相博的特点。
  C.福柯和鲍曼在无人机的机动能力上有不同看法,前者认为无人机的视角是封闭和割裂的。
  D.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无人机作品可能造成隐私泄露,但即便不分享,泄露的隐患依旧存在。
  3.下列选项,没有体现无人机观看“不对称性”特点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期间,法国队的封闭训练遭到了无人机的侦察,法国队主教练德尚无奈停止了训练。
  B.2020年11月,阿塞拜疆一无人机对敌方士兵及车辆进行了持续追踪监控,并待敌方士兵集合上车后实施了轰炸。
  C.2021年10月,郑州万达广场的无人机群在进行编队表演时突发机械故障,多架无人机突然冲向了观看的人群。
  D.2022年3月,两男子蓄意操纵无人机进入杭州萧山机场禁飞区进行商业拍摄,给航空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无人机会“强烈冲击公民隐私”的原因。(4分)
  5.现代社会该如何防范无人机对公民隐私的侵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无闻
  刘心武
  未必默默,然而无闻。
  你系好领带,穿上西装外套,拎上资料包,去往那个有中外许多学者汇聚的研讨会,你将有一个能令同行即使不是刮目相看总也会耳根一震的学术报告••••••
  你走进地铁站台,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你;然而当列车驶来时,甫刹车,门乍开,一个女士从当中一节车厢飘然而出,马上有人惊呼出她的名字,并且有那显然并不该在那一站下车的小青年追了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