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6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课题名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诵经典,品味语言和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诗,为背诵打基础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说:“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岳阳楼》。
二、介绍作者
1. 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 、“三别”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
2.千古诗圣生平简介:
读书漫游时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困守长安时期: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开始转向现实主义风格
战乱为官时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宁为太平盛世犬,不做流离乱世人。”
——着重表现人民困苦
漂泊西南时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
——凄凉、悲怆的哀叹
三、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