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84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以来,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从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向”开始,媒介被看作是超越了一般信息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此后,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又纷纷提出见解,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媒介即讯息”。这是伊尼斯的学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它扭转了传统注重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形式的弊端。而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成为一种参与主体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因此,“认识媒介”与古希腊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媒介即隐喻”。这是麦克卢汉的学生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基本观点。“隐喻”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它意味着媒介在讲述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叙事本身更高的权威,使人们误以为媒介叙述的“现实”才是现实,是比真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媒介即隐喻”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
  其三是“媒介即情境”。这是波兹曼的学生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1985)中提出来的。梅罗维茨把媒介肴作场景(情境),而不同的场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尤其新媒介将导致新的场景,从而诞生新的社会关系。
  这三种媒介认识具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那就是把“媒介”看作是具有价值偏向的、并非冷冰冰而纯然客观的文化形态,或曰引导性力垦。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有着值得深刻挖掘的内涵,甚至可以认为它具有本体意识,它在故意引导受众朝着某种方向前进。
  无论“媒介即讯息”还是“媒介即情境”,它们所着眼的媒介都是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电子媒介。而新世纪头十年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已经超越讯息、隐喻和情境,它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或者说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这可以称为“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往往被等同于现实参与,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游荡在网络上,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乏善可陈。隐匿在屏幕之后的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弹幕、表情包、短视频等)交往,可能导致更多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从而消解了社会议题的严肃、真实与有效。
  (摘编自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一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的看法极为深刻,他们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
  B.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的观点,它扭转了传统媒介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的弊端。
  C. 媒介即隐喻,明白“隐喻”具有暗示作用,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
  D. 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发生变化,并不都是因为戏曲传播媒介在发生变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媒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人本身都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表明人对媒介的认识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
  B.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媒介发展前景的担忧。
  C. 不同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D. 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些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 一项是(   )
  A  “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
  B. 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
  C. 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
  D. 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
  4. 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三方面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
  5. 某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3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