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90字。

  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校学生会举办“不负春光”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云同学的朗诵稿,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当第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乍(zhà)起,沉睡一冬的春天醒了。从此,它将以王者的姿态,号令自然界那些“欣欣然张开了眼”的“臣民”。
  最先闻雷而动的是在泥土中冬眠的小生灵。听到春雷的召唤,它们一个个懵懵懂懂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然后俏皮地伸伸懒腰,蠕(lú)动着瘦弱的身体离开曾经酣睡的洞穴,贪婪地汲取天地的        ,尽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
  小生灵都闻令而行了,积蓄了一个冬天力量的花当然也不甘示弱,它们按捺不住沐浴融融暖意的迫切心情,竞相生长        。你瞧,小草悄悄地从地面、石缝冒出来,惊奇地打量着春天。竹笋拔出利剑,顶破松软如膏(gāo)的土层。枝上的桃花被春雷吓得一抖,一个个花苞儿舒展开来挤挤挨挨露出甜蜜的笑容。而各种虫儿蝶儿的蹁跹加入,更让和煦的大地焕发了               。
  雷声惊醒的何止是惊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连“猫冬”的人们也被惊醒了。人们赶紧脱下厚重的棉衣,欢滕地走进田野,奔向春天。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铿锵有力的雷声,是春天发出的一个号令。对我们而言,唯有以的姿态去耕(gēng)耘,才能不负最美春光和大好年华。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乍(zhà) B.蠕(lú) C.膏(gāo) D.耕(gē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彻长空 B.惺忪 C.欢滕 D.铿锵有力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露珠 绽放 生机勃勃 奋斗者
  B.露珠 绽开 蓬勃生机 胜利者
  C.雨露 绽开 生机勃勃 胜利者
  D.雨露 绽放 蓬勃生机 奋斗者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惊蛰
  B.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C.雷声惊醒的惊蛰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D.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不只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什么是大数据?          ,           。           ,            ,也都是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还有各种传感器设备自动采集的有关温度、湿度、速度等万物信息。总之,每个人、每种通信和控制类设备,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是大数据之源。
  ①例如被马路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手机定位系统留下的路线图、驾车的导航信号等被动信息
  ②形象地说,所谓大数据,就是由许多千奇百怪的数据,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③例如你在网上说的话、发的信息、收发的电子邮件等,都是大数据的组成部分
  ④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采集的众多信息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一轮落日,斜挂天空,给万物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也给人们的心情涂上了不同色彩。“             ,
  ”(王维《使至塞上》),那一轮落日,显得亲切温暖,暂时冲淡了诗人心中的丝丝落寞;“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暮色沉沉,一缕斜阳里,满含着诗人离京的无限怅惘。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材料一: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云南精心实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之一,创建102所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民族特色乡镇、780个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材料二:近日,由云南省青年联合会策划,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