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310字。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核心素养评价二(期末)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áo)诘责(jié)盎然(àng)坦荡如砥(d??)
B. 滞留(zhì)锃亮(zèn)炽热(zhì)惟妙惟肖(xiào)
C. 禁锢(gù)吹嘘(xū)轩榭(xiè)络绎不绝(yì)
D. 屏息(b??ng)喝彩(hè)簌簌(sù)深恶痛绝(w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锃亮 (zèn)——zèng,炽热(zhì)——chì;
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和谐 暮年 藏污纳垢 诚慌诚恐
B. 漫延 酒肆 不可遏制 交头结耳
C. 蔷薇 滞留 刀剑入鞘 春寒料峭
D. 宛然 臼齿 潜滋暗长 坦荡如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诚慌诚恐——诚惶诚恐;
B.交头结耳——交头接耳;
D.坦荡如坻——坦荡如砥;
故选C。
3. 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更不是把困难放大来羁绊人生。③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放大困难的鸟,决不会在烈火中重生。④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乐观豁达的浩然之气点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⑤“乌台”的暗流蜕尽了苏轼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光辉岁月。⑥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⑦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做到宠辱不惊。⑧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响彻千古的名字——苏东坡。
A. 第②句中“羁绊”可以换成“束缚”。
B. 第③句中“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后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C. 第⑥句中“惊涛骇浪”是并列短语。第⑧句中“响彻千古”是主谓短语。
D. 第⑦句“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做到宠辱不惊。”是排比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C.“响彻千古”是动补短语。
故选C。
4. 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A.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B.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C.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D.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民族。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D.缺少成分。应改为: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
故选D。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②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
③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⑤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
A. ①④⑤②③ B. ④①③⑤② C. ①⑤②③④ D. ④⑤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是总提,①引用用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的话证明,③“他”紧承①,根据排除法,故选B。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