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40字。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24)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长歌行》)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6)送别诗的魅力有时表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就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答案】 ① 老大徒伤悲 ② 同是宦游人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⑤ 略无阙处 ⑥ 重岩叠嶂 ⑦ 山回路转不见君 ⑧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能力。注意“徒”“宦”“遮”“涛”“晓”“阙”“嶂”“叠”的正确书写。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妥帖(tiè) 毋宁(wú) 竹篾(miè) 诲人不倦(huì)
B. 修葺(qì) 矜持(jīng) 拗口(ào) 悲天悯人(mǐn)
C. 露宿(sù) 羸弱(yíng) 告罄(qìng) 忧心忡忡(chōng)
D. 钦佩(qīn) 舷窗(xián) 红晕(yùn) 怏怏不乐(yà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妥帖(tiè)——tiē;
B. 矜持(jīng)——jīn;
C.羸弱(yíng)——léi;
故选D。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拖踏 契约 茂密 险象迭生
B. 条幅 遗嘱 暇想 得心应手
C. 辜负 凛冽 稠密 语无纶次
D. 无垠 销蚀 蔚蓝 相形见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正确字形的能力。
A.拖踏——拖沓;
B.暇想——遐想;
C.语无纶次——语无伦次;
故选D。
学校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劳动人民把它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最早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于是人们总结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把握农时,其中立春、芒种、白露等节气都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冬至饺子夏至面”“小寒腊祭处暑游”等传统民俗活动,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 任务一:请在横线处填写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5. 任务二:下面是小明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示例,从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中任选其一,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
6. 任务三:“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做才能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答案】4.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或:二十节气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还蕴含着很多民俗文化)
5. 示例:节气: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他们睁开惺忪睡眼,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6. ①开发多种传播的形式及途径,营造文化自觉氛围。②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促进生产发展。③结合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分析前后文,概括主要内容,根据前后文的关系确定关联词,使用关联词造句,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即可。
由“二十四节气最早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于是人们总结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把握农时,其中立春、芒种、白露等节气都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可知,前句中心句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
由“‘冬至饺子夏至面’‘小寒腊祭处暑游’等传统民俗活动,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知,后句说明二十四节气蕴含了许多传统民俗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和行文详略可知,横线处前后句是递进关系,可选择使用关联词“不仅……还/而且/更/也”。
示例:二十节气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还蕴含着很多民俗文化。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仿写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