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30字。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请根据批注提示将表格中诗文补充完整。(10分)
主题 诗句 批注
春日情暖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① , 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游西湖,莺莺燕燕,观之热闹,听之怡然。
(2)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世事变迁宦海沉浮何须记,应学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④
(3)春和景明,上下天光, ⑤ ;沙鸥翔集, ⑥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高远眺,动静相谐,最是开怀。
秋节伤怀 (4)把酒问姮娥, ⑦ , ⑧ 。
(辛弃疾《太常引》) 功业无成白发已多,对秋月发问,恨我怀才不遇。
(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瑾《满江红》) 看黄篱下,是想念“ ⑨ , ⑩ ” 的陶渊明,还是想起“满城带黄金甲”的黄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9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rǔ) ① 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mù) ② 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在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共同体”往往强调一种情感纽带,在“共同体”之前加上“命运”则带有一种血缘色彩,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讲情面的传统。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 甲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bó) ③ 、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 ),同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 ),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提出者 倡导者 践行者 推广者
B.倡导者 提出者 推广者 践行者
C.提出者 倡导者 推广者 践行者
D.倡导者 提出者 践行者 推广者
4.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甲处的一项是(3分)
A.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散发新的生命力
B.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鉴交流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C.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鉴交流中不断散发新的生命力
D.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阅读(71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5~6题。(7分)
【甲】南安军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乙】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首句都交代了地点“梅花”实指梅岭,“东皋”则是诗人的家乡。
B.甲诗以问句表现自己的悲苦和不自由,乙诗以平淡叙述表现自己的孤独。
C.甲诗写山河仍在,蕴含爱国自信;乙诗写山家秋晚之美景,抒写内心宁静。
D.两诗写景各具特色,甲诗写景化用杜甫《春望》名句,乙诗写景动静结合。
6.甲乙两诗都用到“采薇”这个典故,请分别简述其表达用意。(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①。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②,满盛沙,壅③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