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6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9分)
  1.(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                   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A.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一呼百应
  B.轻视      一呼百应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C.忽视      一呼百应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D.轻视      凝心聚力      一呼百应      潜移默化
  2.(3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湖绿道智慧系统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全程监控,为绿道运营管理保驾护航。
  B.武汉东湖以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示范河湖中唯一的一个城中湖。
  C.东湖绿道全程设置了24个服务驿站,免费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淋浴、更衣等服务。
  D.东湖景区围绕打造“世界名湖”为战略目标,全力把东湖建设成山水相依的生态典范。
  3.(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通过文物,人们可以了解文物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文物,人们可以感知各个时代的沧桑变迁;通过文物,人们可以发现历史车轮运行的轨迹。
  B.现实题材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在故事情节、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等方面,对中国精神有深邃的理解、深入的挖掘以及深沉的表达。
  C.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对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对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认真品读。只有这样,才能在烟火气里书写真性情,从身边事中阐发大道理。
  D.推动现实题材作品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价值引领,艺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三者统一,为影视创作赋予时代的审美风范、文化气象,努力创作更多精品。
  二、(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生命的力量
  刘庆邦
  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而是指其智力状况、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那就没有力量。
  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④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
  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
  (选自202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生命的力量”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等人格。
  B.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有独立思想习惯,不随大流
  C.“生命的力量”在思想的巨人鲁迅的身上集中体现于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上。
  D.作家应只向鲁迅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
  (2)依据文本,下列不属于笔者对“作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的建议的一项是      
  A.保存体力,倾情投入创作。
  B.向内挖掘,提升思想高度。
  C.丰富自身阅历和人生经历。
  D.在苦难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3)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B.生命的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
  C.鲁迅、史铁生、司马迁和莫言是我们中国具有生命的力量的作家。
  D.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
  三、(18分)
  5.(3分)下列对古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