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30字。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读经典诗词,积累名篇佳句。
漫步古诗苑,观万千景象,感万种情思:“芳草鲜美,___________”是桃花林花草的纷繁美好;“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是小石潭潭水的澄澈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宏伟妙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王勃笔下时空难阻的真挚友情;“___________,君子好逑”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青青子衿,___________”是思念者的恋歌;“微君之躬,___________?”是劳役者的悲歌;“黄发垂髫,____________”,是桃花源中老幼幸福生活的欢歌。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是最佳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我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可以尽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________;可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________;也可以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________。也可以震①hàn(A.撼B.憾)于安塞腰鼓那抹黄土的热烈,在大自然中我们不再迷茫②怅(A.chángB.chàng)惘,寻到了精神的依托。而当我们人类破坏大自然时,一切的美好都将甲(A.销声匿迹B.戛然而止),人类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乙(A.湮没B.淹没)。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 汉字,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①宁静和欢愉 ②精神归宿 ③闲适淡远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4)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句式杂糅的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3. 学过《〈诗经〉二首》之后,老师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进行组合阅读 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老师建议原因(理由)。
二、阅读(65分)
(一)(6分)
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B. 全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本诗运用重章叠句 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
D. 本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却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5.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个诗句中地点的变换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①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③,响若操琴。揭跣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②若限阃(kǔn)奥: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③文:同“纹”,纹彩、花纹。④揭(qì):把衣服拎起来。跣(xiǎn):光着脚。
6.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 底/达于两涯。
B.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7.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不可久居( )
(3)响若操琴( )(4)龙鳞之石( )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9. 【甲】【乙】两文均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两篇选文抒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甲文借“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乙文借“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引用原文),有力地表达作者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20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