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90字。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读经典诗文,品百味人生。《关雎》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因思念长夜无眠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蒹葭》中,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主人公顺流追寻伊人时,发现伊人好像在水的中央,看似相距不远却终不可接近的幻想;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安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与孤独之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________,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fù,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进时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第十看来,这________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________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mó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翻fù( ) 连横( ) 揣mó( ) 拐弯儿抹( )角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辨才 正是 只有 B.辩才 正是 只要
C.辩才 必是 只有 D.辨才 必是 只要
(3)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3分)
(4)《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3分)
3.某中学校团委开展“诵经典诗文,提语文素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1)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目,请你回答。(6分)
①根据诗句,写出古人的一种节日。(2分)
香茭裹秫炊,投祭楚江湄。 节日: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诗句,写出古人的一种习俗。(2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习俗:______________
③中药药名本身就有悠深的寓意,历史上文人雅士常巧用药名赋诗著文,抒写情怀。请从下面的古诗中找出几种中药材。(至少两种)(2分)
生查子??药名闺情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2)某编辑在排版过程中,不慎将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顺序排错。下面对诗歌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3)活动结束后,小明在校园网发布了一则消息,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4分)
【校园网】2023年4月4日下午,校团委在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诵经典诗文,提语文素养”的经诵读比赛,比赛中,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努力,使我很受感动。诵读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从诵读中汲取精华,吸取智慧,陶冶美好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今后还会继续开展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活动。
①划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②请你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母亲的快递
刘希
①在老家待了几天,返回时因为匆忙,将我最爱的一条紫色丝巾放在浴室的袋子里,忘了取出来。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帮我等来,母亲说我又不是只有一条丝巾,没必要大动干戈寄来寄去,再说过三个月我就要回家了,她会帮我好好收藏起来,到时绝对会原封不动地还给我,说了半天,就是两个字;不寄。
②我只好夸大语气地跟她解释:那丝巾是真丝的,质量好,颜色也好搭配衣服,那是我结婚五周年的礼物,不知怎么回事,一到冬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