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00字。

  刘国钧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
  古诗鉴赏
  考案1  诗歌形象
  【考点再讲】
  一、人物形象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自我形象(主观形象),即作者自己;二是他人形象(客观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有他人形象。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
  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即紧紧抓住诗中关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4.联系诗人处境,辅助理解人物。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
  “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二、事物形象
  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骤,关键在于因物寻志,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其特点。
  1.抓住描写、抒情、议论的关键词句,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尤其注意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对于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一定要注意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的阅历作答。很多诗歌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作者情感的抒发与其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鉴赏物象时,还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及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
  【考点再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红蕉①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②眺林际,槭槭③无遗芳④。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时所作。②回晖:夕照。③槭槭:拟声词,落叶声。④遗芳: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菊花、梅花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写了红蕉的外表,着重突出其冬末开放、鲜润艳丽的特点。
  B.颔联状写红蕉正午太阳般的颜色、窈窕可人的身姿及凌霜开放的品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