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770字。

  202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厅••••••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
  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
  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
  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
  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编自邹翔《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
  材料二:
  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气质。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红经济是一种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B.网红经济已经是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
  C.景区商家有意打造“网红景点”,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红景点”的出现也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
  D.“网红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因此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国潮点心”。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红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种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B.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
  C.打卡网红景点不以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
  D.消费者看到“网红爆款”,就应该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网络“滤镜产业'”的一项是(3分)
  A.“XX马尔代夫”“XX小九寨”“XX小冰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B.浪漫到窒息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刷爆朋友圈的“梦幻灯光节”等,层出不穷。
  C.景点独辟蹊径,用“不得不去的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
  D.XX景点“集文艺与文化于一体,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历史纪念地”,是必去之地。
  4.简要分析材料一在结构上是如何对“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展开论证的。(4分)
  5.近日,“中华第一络,不少游客前去取景与打卡,请你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如何避免让百丈漈沦为虚假“网红景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一棵老树
  冯至
  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