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11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伦理涵义丰富,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B. 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C. 我们要转化和发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用来提升人格境界与道德修养。
D. 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区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的观点。
B. 文章援引《论语》所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C. 文章在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D.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B.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要求。
C. 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D. 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性,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特别有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仁’……精神内核是敬”错误,原文中说“礼的精神内核是‘敬’”,未说“仁”的“精神内核是敬”。
C.“我们要转化和发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错误,由第三段“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可知,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
D.“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错误,曲解文意,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并没有等级差别。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