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1880字。
邗江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自古以来,诗歌关乎民心、维系家国,在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历史上好诗吟咏,口口相传,留下万千经典。时过境迁,随着快捷、多元、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到来,诗歌与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现实。然而,对于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人是稀有的物种,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读者大众可能更青睐于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语境,当下诗歌写作必须适应并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圈后高质量传播。
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经典诗歌品牌非常重要。如每年新春之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打造经典品牌、实现高质量传播的案例。该节目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创新表达,将古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融合,让平凡大众的诗意人生展现在世人面前。专业的团队、靓丽的舞美和精彩的内容,广泛的参与性、浓烈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打造了中国诗词的节目品牌,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圈传播。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填鸭式教育、大水漫灌的时代早已过去,要想避免诗歌传播中“对牛弹琴”和“自说自话”的尴尬境遇,就要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便圈粉无数,引发全民“诗词热”,除了优质内容和创新表达外,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年轻人的群体。时尚元素的充分彰显,更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使节目的感染力不断提升,有效拉近了节目与网友之间的距离。可以说节目找到了新媒体传播路径、主流价值观与受众感受的契合点,提升了年轻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心力。
帕斯捷尔纳克说:“诗歌无须到天上去寻找,而要善于弯腰,诗歌在草地上。”当下我们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题材、生动壮阔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激情。纪录片《我的诗篇》是近年来聚焦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现实题材纪录片。他们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空间之中,产生情感归属的割裂,反映时代的痛点,引发大众的关切。即使是阵容强大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是本着“开门办大会”的原则,创新互动模式,升级沉浸体验,让中华古典诗词之美深层抵达“诗入寻常百姓家”的传播效果。
(摘编自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诗歌辉煌。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那么,是否真如21世纪初米勒等人所言,文学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终结呢?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竞是“作茧自缚”,还是“化茧为蝶”?
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传播的到达率由受众的接受程度决定,分析了解受众需求,有利于避免诗歌传播“对牛弹琴”和“自说自话”。
B.在全媒体时代,口口相传的方式严重阻碍了诗歌的传播,所以当下的诗歌创作应借助新媒体实现高质量传播。
C.诗人聚焦现实,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寻诗歌创作的题材、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有利于推动诗歌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D.与传统诗歌相比,中国的新诗虽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却充满了坎坷,如今更是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论证时兼顾历史和现实,既具体分析古代诗歌发展过程,又论述当下诗歌现状。
B.如今人们可能更关注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等,疏远诗歌,这是诗歌传播遭遇困境的根源。
C.新时代,“诗歌+”并不能实现诗歌破圈传播,我们在研究新诗传播时不能忽视这一点。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诗风云会》以唐诗为载体,以知识竞答形式为节目主体,辅助紧张刺激的规则设置,全景展示及考察华夏文化。
B.《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创新采用“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C.《跟着诗歌去旅行》用短视频的形式,还原了古典诗歌中的动人故事,在名山大川中再现典雅动人的诗歌故事场景。
D.《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
4.请简要分析《中华诗词大会》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5.如何实现新诗的“破圈”传播?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一)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翠翠只迷迷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看,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招,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