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 约9530字。答案扫描。

  2022学年第二学期四校联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看中国的史学奠基人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是如何描述匈奴游牧民族的吧:“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孤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言,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公元4世纪的罗马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对匈奴的描述更是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不过关于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的负面形象,倒也不必在那么久远的史料里去挖掘。只需想一想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的单于那个形象也就够了:他黝黑笨重,邪恶的双眼闪烁着凶光,带领着大群部下蜂拥塞路。
  这些黑暗的阴影穿越时代投射而来,连如今的迪士尼公主们都惊吓不已,使得重新思考中央欧亚各民族和政治组织的历史作用变成了一个难题。但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及其政体不只是四处劫掠的征服者。相反,他们在多重意义上对跨欧亚连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大草原与耕地之间的分界线并不像司马迁或阿米阿努斯所暗示的那样泾渭分明,实际上,那条分界线在政治和文化上游移不定。游牧民族与绿洲城市的关系通常十分密切,游牧民族为绿洲提供保护并促进贸易,当然,以牲畜交换农产品对双方都有利。某些半游牧民族甚至每年都会短期务农。希罗多德就曾提到过黑海附近“务农的斯基泰人”。即使在远东,中国的长城看起来似乎在中国农民和北方放牧者之间设立了难以跨越的屏障,但在中国任何时代的史料里,我们都能从字里行间发现持续进行的贸易、军事联盟、通婚以及各种语言和文化融合,处处揭示了双方的差别没有那么壁垒森严。
  司马迁记述了一个中国王侯,他与游牧民族西戎结盟,攻打中国周朝的王;周朝后来的一个王又与“野蛮人”(实际上是他的姻亲)结盟,一起攻伐中国的郑国?;他还记录了义渠部落如何修筑城墙抵御秦国——如果双方存在着绝对的界限,这么做可不容易。关于如今的中国北部与蒙古的这种早期文化杂糅,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赵王下令赵国人不得再穿长袍,改服便于骑射的长裤。人们在读司马迁的记述时,不禁会怀疑"中国人"与"野蛮人"之间的所谓区别是否只是由司马迁本人这样的评说者提出的事后分析。而在整个欧亚大陆,各个伟大农业王国和帝国普遍都曾被北方部落征服者长期控制,后者因而进入了俄罗斯、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中亚、中国、高丽,以及其他各地的历史。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与其从事农耕的邻邦之间并没有确凿的边界;生活在中央欧亚地区的人既不是完全居无定所,也不总是畜牧者;他们与城市和农业社会建立了多种关系,也不全是诉诸暴力的民族。他们在欧亚大陆的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丝绸之路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央欧亚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并影响了跨大陆的经济和其他交流。即使在没有统一成大型联盟的时期,普通的游牧人也在边境市场上买卖交换,出入绿洲,在集市上出售牲畜和其他畜产品,并保护商队——或者说向其勒索保护费。但大型游牧帝国对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尤其重要。它们需要收入来弥补把大部分生产性放牧人口转向军务的开销,支付行政费用,以便执政的可汗赏赐族人和归附的首领,让后者持续效忠自己。四处征战的劫掠品成为这类费用的部分来源,但长期来看,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榨取贡品以及对贸易征税更能持久。并非所有的中央欧亚国家都同样善于从战利品过渡到以全面货物交易为收入来源,但很多国家都很有商业头脑,不然就聘请商人为其服务。在中央欧亚各帝国的控制之下,贡品和贸易货物的流动助推了丝绸之路上的很多交流。
  当游牧帝国相对稳定并建立起交流渠道时,一般都会鼓励贸易和旅行:中国唐朝的世界大同主义在时间上与突厥人的影响从蒙古延伸到印度和拜占庭边境的时期大致相当,马可•波罗等人和欧洲传教士纷纷在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时首次抵达中国,都绝非巧合。游牧国家与粟特人、亚美尼亚人、布哈拉人或回鹘人的商人社会积极合作,以便应对定居国家,并为自己的政权培养行政和财务专长。游牧统治阶层和平民的消费选择决定了南方国家生产和出售哪些货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蒙古和波斯等地奢侈的蒙古人宫廷助长了他们所喜爱的贸易货物、艺术品和工匠在整个欧亚大陆流通。如今我们在中国购买丝绸或路易•威登的仿冒品时,或许不会想到《花木兰》中的单于那样可怕的家伙也曾做过同样的事情,但在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鼎盛时期,单于之流却是国际商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甚至是风尚的开创者。
  (摘编自米华健【美】著《丝绸之路》)
  【注】①西周时,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之事。②东周时,周襄王与翟人伐郑之事。③东周时,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之事。④米华健(英文名:James A Millward),现为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担任美国中央欧亚学会会长,“新清史”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塑造的单于形象是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负面形象的典型例子。
  B.大草原与耕地之间的分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游牧民族与绿洲城市的关系通常十分密切。
  C.赵武灵王曾下令赵国人胡服骑射的例子最能反映中国与游牧民族之间早期的文化杂糅。
  D.北方部落征服者在欧亚大陆一直控制各个伟大农业王国和帝国,因而进入了多国历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身材矮胖、四肢粗壮、脖颈肥厚,外表丑陋扭曲”,这样的形象特点不可能出现在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对匈奴的描述中。
  B.传统历史给予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这使现代人更易忽略他们的历史作用,从而增加对其研究的难度。
  C.历史上,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国农民与北方放牧者的来往,但并未彻底阻断双方在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D.虽然中央欧亚人在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中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他们在丝绸之路上的劫掠仍是不争的事实。
  3.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对跨欧亚连通起到的作用,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4.史家笔下的历史通常会渗入史家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证明该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满壁爬山虎     詹克明
  ①一壁爬山虎就是一部植株发展史。藤蔓自何处入墙,伸向何方,哪里分叉,哪里遇阻,哪里遭遇挫折跌落、哪里又径直畅快疾驰,早年粗粝藤干抵达何处,近年灰黑枝条进占哪里,当年又爆出哪些嫩红新枝……一部家族“编年史”望之一目了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