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7400字。

  绝密★启用前
  毫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和会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溆”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裀”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他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
  (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材料二:
  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
  B. 《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
  C. 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D. 《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遇。
  2. 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
  B. 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个性特点。
  C. 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的诗。
  D. 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
  B. 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C. 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
  D. 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的诗话”。
  4. 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 在《红楼梦》 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处”理解错误。由原文“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只不过提到韦庄的《闺月》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
  B.强加因果。由原文“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可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说法太绝对。
  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理解错误。由原文“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可知,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来兴
  赵树理
  县里兴建的一座水库,养的鱼很多,给这素不吃鱼的山区形成吃鱼的新习惯。一次县人代会开会期间,大会总务处决定在会餐席上特加一道好菜——煎鱼。
  招待所是由没收汉奸何老大的“何家花园”改建的。会餐开始,第三道菜便是煎鱼。
  人们品尝后不停地夸赞。一位在南方住过的代表说:“这鱼煎得是南方口味!领作师傅一定是南方人!”一位名叫王世恭的代表接话说:“他是我村子里人,是在南方待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