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6980字。
高一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展开了对人性问题的大讨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说法,通过与告子对人性问题的辩难,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与仁义没有联系。他把人性看作是人或动物的本能或欲望,提出了“生之谓性”和“食、色,性也”的命题。孟子则不同意告子的说法,认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但有口腹衣食之欲,更重要的是人有善良的本性。
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孟子提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心即善心,行不忍之政,就是实行仁政。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观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
孟子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力量。他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人民是诸侯国的三宝之一,如果不加重视,祸必殃身。在治国方面,孟子主张建立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一统社会,“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为此他提出实行“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即实行井田制,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要减轻人民的赋税和商人的关税,促进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孟子还特别强调要“谨库序之教”,普及学校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人性化色彩的仁政思想无疑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但终因过于理想化,不免有些“迂远而阔于事情”,所以不为统治者所用。
(摘编自《<孟子>鉴赏辞典》“《孟子》概说”)
材料二:
孟子对霸道与王道的区分明确了王道以德服人的政治原则和思想路线,对王者的人格塑造更强调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垂范为平治天下之本。这注定了王道决非力政而是仁政。
仁政是孟子特有的政治术语,与孔子所讲的德治同义且一脉相承。狭义上讲,仁政指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统治原则;广义上讲,仁政指以道德而非物质利诱或暴力为手段、为目标的行政原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时代变幻中,孟子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因此他在继承孔子仁学观念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
B. 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孟子认为既要扶持农业,以“井田制”解决温饱问题,也要关注商业。
C. 王道与仁政都包括手段和目的层面,仁政侧重治国术,王道侧重平天下过程和仁政实施效果。
D. 孟子认为作为国君,其为政路线是为仁义,要以仁义来处理血缘和君臣上下在内的人际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有对比论证,如材料二论证了孟子与孔子对从政之德重视的不同。
B. 材料一指出孟子仁政思想有人性化色彩,并分析了其不为统治者所用的原因。
C. 材料二从狭义与广义角度阐释了孟子仁政的内涵,并以此与孔子德治相区分。
D. 两则材料均认为孟子要主张效法古代圣王,吸取他们的治国经验,达到王道。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B.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
C.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4. 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5. 我们选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为政者“以德为先”意义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在时代变幻中,孟子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因此他在继承孔子仁学观念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二段“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孟子提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观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和材料一第二段“孟子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力量”可知,原文并没有说二者是因果关系。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衣风波(节选)①
曹雪芹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②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