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20字。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参加《我的家乡在“浙”里》栏目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分“甄选活动嘉宾”“去‘浙’里采风”“我是‘浙’里小读者”三个部分。
一、甄选活动嘉宾
《我的家乡在“浙”里》栏目策划组准备去采风,想挑选一位同学担任特邀嘉宾,我校全体同学报名参加选拔,请完成以下笔试选拔题。(21分)
1.【这里绿水青山??辨音识字】(4分)
“浙江”之名,源于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钱塘江古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之江大地,人文积淀(A. diàn B. dìng)厚重悠长,绿色生态亦诗亦画,经济发展别树一zhì( ),英雄模范器宇轩昂,现代生活富裕xiáng( )和。在时代的变迁中,浙江流光yì( )彩,绘就美丽的底色。自山至海、从城到乡,从改革创新、美丽经济到整体智治、未来社区,我们的家乡如同一座景美人和的大花园,到处映射着欣欣向荣的美丽中国。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diàn B.dì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别树一zhì( ) ②流光yì( )彩 ③富裕xiáng( )和
2.【这里情韵独好??诗文积累】(8分)
诗句 对象 悟意
①气蒸云梦泽, 。 湖 ②
③ ,白露为霜。 ④ 清冷飘逸
芳草鲜美,⑤ 。 花 鲜艳美丽
⑥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友情 胸襟开阔
人无远虑,⑦ 。 眼光 目光长远
3.【这里文化灿烂??文化积淀】(3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从唐代起被奉为经典。
B.信天游是流传在江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回延安》就是用这种形式写成。
C.记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后的作品。
D.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4.【这里经典常读??名著阅读】(6分)
(1)《经典常谈》语言艺术赏析(3分)
经典语段 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①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
②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着别人,反正诸事都记得着自己的份儿。
③可是照近人的说数,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
④著作越过越多,流传也越过越广。 “儿化词”如“一整个儿”和“份儿”这些词增加了① 。(2分)
通俗化的表达如②“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读来亲切随意,不至于有学术文字的冰冷感。(1分)
(2)根据“常谈”一词的意思以及上表朱自清先生写此书的语言特点,谈谈你对书名《经典常谈》的理解(3分)
恭喜你1经过重重选拔,你成为了本栏目组的特遗嘉宾。接下来请你与栏目组一起去“浙”里采风吧!
二、去“浙”里采风
【“浙”里人说故事】
“浙”里秀美的山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作家,林斤澜(温州)就是其中的一位,栏目组请你一起听林斤澜讲《惊树》的故事,完成下面的题目。(18分)
惊树(林斤澜)
①主家久居北京,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保姆是西北麦积山那边的山里人,约35岁。去年,她的15岁的儿子到北京来探亲。这个孩子第一次到大城市,发生许多惊讶自不消说。不过其中一个惊讶,却叫主家倒吃一惊,孩子叹道:北京,多好的树呀!
②主家心想:比起老北京来,树木少多了。若和人口、楼房、车辆比较,更加不成比例,不是政府也着急了,拆房子、改农田、不惜血本地扩大绿化面积吗?
③这还可说,怎么倒叫山里来的孩子,稀罕起可怜巴巴的几棵树来,岂有此理!
④保姆说,她像孩子那么大的时候,也就是20来年前,她们家守着树林子住。姑娘们进林子搂柴火、摘蘑菇、拣松果,都要三五成伙:一怕迷路,二怕野物。从林子里出来,姑娘们都“哈--好自在!”林子里看不见天,踩不着地呀——净烂叶子烂泥呀。
⑤“腐殖质”,主家点着头说了句字儿话。又说那就不叫树林,该是森林。主家咬文嚼字的时候,爱跟自个儿点头。
⑥孩子听着瞪大了眼睛,他不知道妈妈说的是哪儿的话。
⑦主家想想也猜疑,盘问道:战争时候,没伤着林子?
⑧伤。边伤边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