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55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延尉史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陛下厚恩,无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妇,戮力安家,天下幸甚。然太平之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天下之命,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圣人所以伤太平之未洽,凡以是也。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恐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余罪。何则?成炼之者众,而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偷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政,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臣所谓一尚存也。臣昧死上闻,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改亡秦之一失,遵文、武之嘉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烦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福履和乐,与天地无极,天下幸甚。”书奏,皇帝善之,后卒为临淮太守。
  (选编自刘向《说苑•贵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
  B.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
  C.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
  D.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过谓之妖言”与《荆轲刺秦王》中“臣愿得谒之”的“谒”字含义不同。
  B.“金革”,可借指刀剑甲胄之类的军械和军装,也可偏指武器,文中则借指战争。
  C.“故囚人不胜痛”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不胜”一词含义不同。
  D.“偷为一切……”与《石壕吏》中“存者且偷生”的“偷”都指“暗中、悄悄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温舒认为,秦王朝轻文学而尚武勇,轻仁义之士而重狱吏,不重用贤臣,喜阿谀奉承而不纳忠言,以致灾祸潜伏而趋于灭亡。
  B.路温舒指出,苛刻深究罪过的狱吏获得公正的名声,公平正直的反而多有后患,导致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
  C.上报批复的案件很难翻案,是因为狱吏对囚犯屈打成招来坐实罪名并使罪状周密无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
  D.路温舒谏言君主戒秦之失,崇尚德政,宽缓刑罚,废除烦苛的刑狱,受到皇帝赞赏,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并死于太守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5分)
  ▲
  (2)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5分)
  ▲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