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90字。
2023年4月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亘古(gèn) 锐不可当(dāng) 根深蒂固(dì)
B.疫削(xiāo) 卓越(zhuó) 锲而不舍(qiè) 以身作责(zé)
C.虐待(lüè) 记载(zǎi) 彬彬有礼(bīn) 随声附合(hè)
D.寂寥(liáo) 憎恶(zēn) 咄咄逼人(duō) 无精打彩(cǎi)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鄂州海关的设立,终结了鄂州市外贸企业长期异地报关的历史,为鄂州搭建了深度融人“一帶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平台。
B.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D.当代青年应怀揣远大理想,牢记党的嘱托,肩负时代使命,到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去。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我把每一次排雷都当作第一次。”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扫雷女兵许晓露说。
B.观南湖映月,寻凤鸣之声,听书堂夜雨,拈一隅荷香……人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在画中。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之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多读多写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止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又一句俗话,“熟能生巧”,在初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即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写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已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社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文/张中行,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4.下列对“多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读能让人熟悉各种可用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它们。
B.多读作用的初步,是让人能得心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