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80字。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恐(huáng) 矜持(jīng) 繁锁(suǒ) 扑朔(shuò)迷离
  B.粗拙(zhuō) 谦逊(xùn) 憎(zèng)恶 挺(tǐng)而走险
  C.殷(yān)红 亘(gèn)古 呜咽(yè) 迥(jiǒng)乎不同
  D.诘(jié)问 着落(zháo) 取谛(dì) 妇孺(rú)皆知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他这样说是一个借口,言外之意是不想参加。
  B.他那锋芒毕露的处事风格,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
  C.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却不以为意。
  D.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罪行家喻户晓。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极地科考,“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开工建造。该句的语病是成份残缺。
  B.李老师虽然已年近四十,但从外表上看只有三十一、二岁的样子。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我对你说”中的“对”连接两个代词,“老师和同学”中的“和”,也连接两个名词,“对”与“和”均为连词。
  D.《孙权劝学》中“孤”是孙权的自称,古代帝王的自称还有“寡人”"“朕”“陛下”。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如何应对杂念的侵扰
  ①当代社会,杂念的侵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杂念的重要特性-侵人性。
  ②杂念往往突然闯入大脑,而人们并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抑制不住地把意识放到它身上。杂念会在大脑中久久盘踞。有时,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它,它却又会在某个瞬间卷土重来。杂念不断地破坏我们的专注,打乱我们的节奏,让我们感到精疲力竭。很多时候,人们的精力往往没有被用于正常工作,而是消耗在应对杂念上了。
  ③侵扰我们的杂念中,有两种比较常见,这里姑且称之为“情绪杂念”和“事实杂念”。情绪杂念,一般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恐惧等负面情绪;事实杂念,例如工作时突然想起“昨天的球赛谁赢了”“晚上吃什么好”“下周大概要缴物业费了”之类。不同类型的杂念,应对策略也不相同。
  ④应对情绪杂念的侵扰,必须分清情绪和现实。我们所担忧和恐惧的事情,通常不是事实,而是最坏的可能性被放大十倍之后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事情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坏、那么难。我们只是被自己的恐惧吓倒了而已。即使担心的结果真的出现了,影响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我们总会比想象中的自己更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认识到这些后,我们和情绪之间就隔起了一层玻璃——能够观察到它,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它无法干扰到我们。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让它安分守己地待在身边,然后继续专注地做自己的工作。
  ⑤至于事实杂念,大脑“有隙可乘”是它成功侵入的必要条件。当我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完全占用,我们开始频频走神、思绪飘移时,事实杂念就出现了。所以,拒绝这种杂念侵扰的有效方式是:消除注意力的“空隙”,进入注意力不间断、专注集中的“心流”状态,并提升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
  ⑥以我为例,假设我预计要花2个小时写一篇文章,指望自己在这么长时间里全神贯注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会把这2个小时的工作按文章内容划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可能是15~30分钟,要求自己在每一个阶段里面心无旁骛地工作。一个阶段做完了,换换脑子,干点儿别的事情,比如回复信息、整理资料等,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⑦另外,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平时会维护一个灵感库,放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一旦在工作中感到注意力不饱和、开始分心,我就进入这个灵感库,找一个选题,做上半个小时,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
  ⑧注意力“无隙可寻”,事实杂念就无法侵扰我们了。
  (《五个简单易行的习惯》改写)
  4.关于杂念的“侵入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杂念会非常突然地出现在人们大脑中。
  B.杂念往往在人们大脑中存在较长时间。
  C.杂念让人因精疲力竭而无法保持专注。
  D.杂念会不受人们意识控制地进入大脑。
  5.关于如何应对“情绪杂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提醒自己不必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
  B.提高自己应对可能发生的坏结果的能力。
  C.告诉自己不要把事情往糟糕的方面去想。
  D.坦然接纳已经存在于大脑中的负面情绪。
  6.关于如何应对“事实杂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工作前预估整体的工作量,结合实际来设置阶段目标。
  B.避免全神贯注的时间过长,确保工作时能集中注意力。
  C.利用自己积累的有趣选题,在有需要时及时恢复专注。
  D.遵循劳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休息时让大脑充分放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