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10字。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20分)
【奏响爱国乐章体会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初一年级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学习活动一:追根溯源识家国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活动前言,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这些箴言中的家国情怀,让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深蒂固。
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正因为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闻一多【甲】斥特务,气冲斗①(A.dǒu B.dòu)牛震华天;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鞠躬尽cuì②(A.瘁B.粹)显国威;边防官兵热血青春铸界碑,军魂英魄写忠诚;闽宁干群携手【乙】小康梦,接力同迎盛世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A.慷慨淋漓B.淋漓尽致)
【乙】___________(A.共建B.共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正确后的句子。
(4)把以下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四处横线上,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家国情怀闪耀生辉②仰望历史的天空③家国情怀绵延不绝④跨越时间的长河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学习活动二:诗文名句写家国
2.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
家,是一缕散不去的乡愁。王湾借“归雁”捎去对亲人的思念,“(1)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夕阳渐落,漂泊在外的马致远思乡情切,“夕阳西下,(2)__________”;木兰凯旋却只想早日驰骋归乡,“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无限思念尽在“传语”之中,“(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国,是壮丽秀美璀璨山河。曹操登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东临碣石,(7)____________”;王维独坐竹林,与天地精神往来,“深林人不知,(8)_________”;韩愈在群芳争艳的春天,心生感叹“杨花榆荚无才思,(9)_____________”;李益举目远眺,眼前是独特的边塞月色,“回乐烽前沙似雪,(10)____________”。
这些美好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这些诗意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二、阅读(70分)
【品读凡人小事领略人性光辉】
我们带着一颗敬畏、谦卑的心去审视生活,就会在凡人小事上发现动人的精神。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往往富含诸多信息,本诗标题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B. 首句“暗”字表达了喧嚣过后的宁静之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
C. 次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夜之静、笛之悠,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
D.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