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1620字。

  2023湖北省咸宁市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测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把它生硬地套到其它时代的其它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亚理斯多德在《诗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 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三种之中第二种专指神话传说的创作方法,暂且不谈,第一种“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从前一般叫做“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就是浪漫主义,因为“理想”仍是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
  不过过去人们虽早已看出这种分别,却没有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等到十八、九世纪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的分别了。文艺史家和批评家抓住这个分别来捡查过去文艺作品,也就把它们分派到两个对立的阵营中去了。例如有人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中,《伊利雅特》是现实主义的,而《奥德赛》却是“浪漫主义”的,并且有人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大概是因为女子比较富于浪漫气息吧?
  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我还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过进行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行。这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是所引过的高尔基的那段话;不妨重复一下其中关键性的一句: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象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材料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概念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由于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历史条件, 中国在接受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误读。
  五四文学理论家在接受现实主义过程中,没有严格区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甚至认为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一回事。茅盾说“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实为一物;自来批评家中也有说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区别即在描写方法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不应把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之间的差别加以普遍化,生硬地套到其它时代的其它民族的文艺上去。
  B.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应渲染二者的对立性。
  C.文艺史家和批评家认为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雅特》《奥德赛》呈现不同的风格,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
  D.材料二作者指出写实主义的内涵是客观性,浪漫主义的内涵是注重情感的主观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过进行创作的诗人,因此不能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割裂开来。
  B.五四文学理论家仅仅注重于现实主义的技术层面,是由于在接受现实主义过程中,没有严格区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C.材料二作者引用茅盾的观点从反面论证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被误读为主观主义。
  D.矛盾提到卢梭的文学是为了说明浪漫主义虽然带着主观色彩,但推崇思想自由、个人主义和返于自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是浪漫主义派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派诗人。
  B.《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但从“表现理想”、“运用神话传说” 等方面看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C.雪莱在创作《致云雀》的过程中,将内心的情感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诗歌中。
  D.巴尔扎克说“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 它就毫无足取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内在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蛛丝和梅花
  林徽因
  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么两根细丝,迎着太阳光发亮……再多了,那还像样么。一个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网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丽,多玄妙,多细致,够你对着它联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议处;这两根丝本来就该使人脸红,且在冬天够多特别!可是亮亮的,细细的,倒有点像银,也有点像玻璃制的细丝,委实不算讨厌,尤其是它们那么洒脱风雅,偏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