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30字。
三元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1.本试卷6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1.小语对古诗文进行归类,请帮他补全下表。(10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
自然之景
芳草鲜美,__(1)___。
土地平旷,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桃花源记》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 。
青树翠蔓,(5)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蒹葭萋萋, (6) 。 《诗经??蒹葭》
赤诚之心 窈窕淑女, (7) 。 《诗经??关雎》
___ (8)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海内存知己, __(9)___。 王勃《 (10)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2-4题。(9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 )的民间文化。鲁迅难忘那( )在临河空地上的戏台和笼着 ① (jiǎo)洁月色的社戏,令人流连忘返;吴伯箫记忆网里挤着那静 ② (mù) 的、暖融融的灯笼,承载着情愁和沧桑,令人感慨万千;贺敬之心中那不曾变味的糜子、米酒和悠扬高 ③ ( kàng )、粗犷奔放的“信天游”,令人沉醉不已;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令人(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3.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传承 屹立 叹为观止 B. 传承 伫立 惊心动魄
C. 传诵 屹立 惊心动魄 D. 传诵 伫立 叹为观止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B.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C.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 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三)班上正在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一起参加。(6分)
5.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内容,请你简要解说《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赋”“比”“兴”。(3分)
6.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可推荐他阅读的章节是( 3分 )
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 C.《史记》《汉书》第九 D.辞赋第十一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7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描绘了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中“蒸”“撼”富有表现力,“撼”衬托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C.颈联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端居”即居高位。
D.前四句扣“望洞庭湖”写景,后四句表“赠张丞相”之意。
8.诗的尾联通过用典流露心愿,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②,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①渴(hé):地名,指袁家渴。②纡(yū)馀:曲折伸延。③箭:小竹。弯曲。④庥(xiū):同“休”,休息。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B.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C.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D.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10.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