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64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人的心
鲁彦
文本一
或是因为年幼善忘,或是因为不常见面,我最初几年中对父亲的感情怎样,一点也记不起来了。至于父亲那时对我的爱,却从母亲的话里就可知道。母亲近来显然在深深地记念父亲,所以一见到她的小孙儿吃牛奶,就对我说:“正是这牌子,有一只老鹰!……你从前奶不够吃,也吃的这牛奶。你父亲真舍得,不晓得给你吃了多少……”
不用说,父亲是从我出世后就深爱着我的。
但是我自己所能记忆的我对于父亲的感情,却是从六七岁起。
父亲向来是出远门的。他每年只回家一次,每次约在家里住一个月。时期多在年底年初。每次回来总带了许多东西:肥皂、蜡烛、洋火、布匹、花生、豆油、粉干……都够一年的吃用。此外还有专门给我的帽子、衣料、玩具、纸笔、书籍……
我平日最喜欢和姊姊吵架,什么事情都不能安静,常常挨了母亲的打,也还不肯屈服。但是父亲一进门,我就完全改变了,安静得仿佛天上的神到了我们家里,我的心里充满了畏惧,但又不像对神似的慑于他的权威,却是在畏惧中间藏着无限的喜悦,而这喜悦中间却又藏着说不出的亲切的。我现在不再叫喊,甚至不大说话了;我不再跳跑,甚至连走路的脚步也十分轻了;什么事情我该做的,用不着母亲说,就自己去做好;什么事情我该对姊姊退让的,也全退让了。
父亲从来不对我说半句埋怨话,他有着宏亮而温和的音调。他的态度是庄重的,但脸上没有威严却是和气。他爱讲故事给我听,他所讲的多是他亲身的阅历,没有一个故事里不含着诚实,忠厚,耐劳。他学过拳术,偶然也打拳给我看,但他接着就讲打拳的故事给我听:学会了这一套不可露锋芒,只能在万不得已时用来保护自己。父亲虽然不是医生,但因为祖父是业医的,遗有许多医书,他一生就专门研究医学。他抄写了许多方子,配了许多药,赠送人家,常常叫我帮他的忙。因此我们的墙上贴满了方子,衣柜里和抽屉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药瓶。
一年一度,父亲一回来,我仿佛新生了一样,得到了学好的机会:有事可做也有学问可求。
然而这时间是短促的。将近一个月他慢慢开始整理他的行装,一样一样的和母亲商议着别后一年内的计划了。
到了远行的那夜,母亲和姊姊眼眶里贮满惜别的眼泪,我大声啼哭着,牵着父亲的衣襟,跟到了大门外的埠头上。其实我并没想到把父亲留在家里,只想跟父亲一道出门。
父亲离家老是在夜里,又冷又黑。想起来这旅途很觉可怕。那样的夜里,岸上是没有行人,也没有声音的,倘使有,十分之九是可怕的鬼怪或恶兽。尤其是在河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我”所能记忆的对父亲的感情,要从六七岁开始,暗示“我”对父亲长久不归家的不满。
B.父亲每年只会在家里住一个月,出于对父亲的畏惧,我会变得乖巧、安静、懂事,在这段时间约束自己。
C.离家的路线由水路变成汽车路,出门的时间从夜里改做午后,越来越方便的旅途反而让人心难以平静。
D.题目中的“旅人”既指一辈子劳碌、肩负家庭重担、远离家乡直到古稀之年的老父亲,也是指作者自己。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旅途”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结构清晰;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亲切。
B.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表达了一个经历过生活磨砺的跋涉者对生活的重新思考与回味。
C.作者巧用对比突出形象,比如父亲离家时,母亲和姊姊的“不哭”与我的“大声啼哭”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我对父亲更为不舍和依恋。
D.文中划线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我”第一次出行时所见的夜晚景象。
8.父亲对鲁彦的人生有着不寻常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9.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作者对离家的旅途有迥然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着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生活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