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40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
  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
  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文化遗产传播是文化遗产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存量看待,例如将文化遗产看成文物、遗物、不动物、过时物等,而应将其看成动态的流量——随着多媒体、互联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将得到空前增强。
  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材料二:
  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
  B. 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人,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
  C. 保护文化遗产要多方施策,这不仅要保护文物、追寻历史,还要关爱人、体谅人。
  D. 文化遗产塑造城市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担承历史责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因而老城区更应该按照“点、线、面”的顺序进行有序更新。
  B. 材料一用冯骥才描述巴黎的观感来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于老街老屋,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
  C. 80后平遥人肖旭的创业故事,是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个例,也是平遥古城活化文化遗产的缩影。
  D. 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
  3. 以下做法中,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 在老城文化核心区域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
  B. 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
  C. 开办社区艺术画廊,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学习交流。
  D. 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体验古城的淳朴之美。
  4. 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活化文化遗产,有很多成功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 一个外国同行问道:在很多中国舞蹈节目中,为什么表现 年轻人恋爱经常用同一个动作套路—一见钟情,女孩子害羞地跑到舞台一边, 一只手放在 身后,男孩子再三试探后上前一把拉住 ……
  外国同行的问题,让笔者十分尴尬,也十分感慨。长期以来,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