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30字。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寒冷的午后(朔风/金风)卷地,傍晚开始下雪粒,一粒粒在地上滚动,最终飘起雪花。任雪下了一夜,闭门读书作文,天下可(置之度外/置若罔闻)。清晨起床,窗台一簇簇雪,屋檐与树上低垂着冰凌。庭院一夜之间白了头,萝卜、白菜都白了,在夏日十分葳蕤的枸骨树也白了,泛着苍青。雪落满苍绿的香樟叶,落在肥硕的梧桐树上,棕榈一掌掌白,腊梅淡黄的花蕊结数点素心。瓦屋的顶上更有厚厚的雪,几天都不见(消融/消散)。伴雪而居,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这是有意思的。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寒令人低回。湛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我。
  记得一年深冬,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于一泓清冷里看雪,静中开花,开的是心花。雪里庄严,心中怡悦端然。     【甲】      。冰霜气、骨玉精神是好文章的质地,古人说柳宗元的文章如玉佩琼琚。黄山谷论文,尤重从容中玉佩之音。过去的高人逸士,作山水自娱,常写雪景。寻常见惯的重峦叠嶂,积雪覆白,蓦地添出层次来,寄托岁寒明洁的意思。这个冬天,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前些天,好不容易有了寒风,听到泠泠意思,到底没有下雪;路边青霜蔌蔌,倒是厚了些许。每天翻唐人传奇,总舍不得看完,简素,古艳,奇崛,应该留几篇在雪夜里看。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葳蕤(ruí)        一簇簇(cù)        高人逸士
  B.冰凌(léng)       花蕊                烟波浩渺
  C.怡悦              蓦(mù)地          湛然虚明
  D.蔌蔌              奇崛                 重峦叠嶂(zhàng)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朔风        置若罔闻        消融                  B.金风        置之度外        消散
  C.朔风        置之度外        消融                  D.金风        置若罔闻        消散
  3.下面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寒冷”“肥硕”“古老”三个词词性相同。
  B.文中“原野皑皑”“飘起细雪”“唐人传奇”三个短语结构类型互不相同。
  C.“瓦屋的顶上更有厚厚的雪。”这个句子主干是“顶上有雪”。
  D.“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一句中,“已经”和“突然”作定语。
  4.填入文中【甲】处的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下了一夜雪,有冰霜气、骨玉精神,山林闲寂。
  B.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冰霜气、骨玉精神。
  C.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骨玉精神、冰霜气。
  D.下了一夜雪,有骨玉精神、冰霜气,山林闲寂。
  5.对文中画线句子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庭院一夜之间白了头”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表现雪下得大。
  B.“天地间一白,忧乐由我”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及热爱。
  C.作者借古人之口夸赞柳宗元文章“如玉佩琼琚”,表达对这类文章的喜爱之情。
  D.“简素”“古艳”“奇崛”三个形容词,突出表现了夜雪的奇特。
  二、(17分)
  6.请按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10分)
  主题 诗文 出处 批注
  责任担当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表达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忠心和担当。
  自然风光 (3)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4)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表现江南早春乍暖还寒的自然美景,处处风景宜人。
  家国情怀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期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真挚友情 (7)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借明月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感人亲情 (9)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词人借明月寄托情思,希望和亲人共享一轮明月,表达平安长久的祝愿。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