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860字。
秘密★启用前
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强调新闻的社会功能是传媒界的一大传统。这种传统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居于主导地位的文艺理论核心思想——“文以载道”。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文学就被蒙上了浓重的政治教化色彩。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则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自此,无论是刘勰的“圣因文而明道”,还是柳宗元提出的“文以明道”主张,其实质都是推崇文学教化功能的延续。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正是在“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下,胸怀家国天下,以文字寄托他们经世济民、匡扶天下的政治主张。
新闻与文学相伴而生,在古代中国,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由于受传统“文以载道”文艺观的影响,国内新闻界一直重视新闻的“政治教化”“舆论引导”功能。被誉为“中国新闻理论创始人”的洪仁环提出,要通过报纸“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之初也明确表示,“是报之行专为裨益我华人而设”。梁启超更是强烈呼吁“报馆有益于国事”。此后,无论是辛亥革命时期新闻高扬起反清反封建的旗帜,还是五四运动时期报刊成为“救国新民”的重要阵地,抑或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提出“报纸是党的宣传工作最有力的工具”,贯穿其中的重要新闻观都是新闻的“载道”功能。
即便是在标榜“纯客观报道”的西方,新闻叙事也无法做到真正客观。有研究表明,美国对“2001年撞毁我国军机”“2003年武装侵略伊拉克”等一系列事件的报道无不表现出一致、鲜明的政治倾向。对2008年拉萨事件的报道,更是明显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描绘着符合他们意识形态的图景。凡此种种表明,新闻报道都是带有倾向性的。
(摘编自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
材料二:
新闻叙事是叙述者对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建构的产物,由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不同于文学故事的虚构性,新闻叙事表现出不同于文学叙事的诸多特征:一方面,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要求决定了新闻叙述者在叙事中着力规避自我,不发表评论,以营造客观记录事件的假象,营造新闻的客观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文以载道”思想观的影响下,胸怀天下,创作出了大量经世济民、“救国新民”的诗文和新闻作品。
B. 不同于文学叙事的虚构性,新闻叙事要求叙述者对新闻事实不发表评论,目的是客观记录事件,增强新闻的客观真实感。
C. 叙事节奏的快慢是由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决定的,与新闻事件的事实属性相关,也受情境深度、受众兴趣的影响。
D. 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可能与原事件不一样,因为“故事”是经过了“选择”和“重塑”的,带有报道者的主观倾向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在中国历代文学发展进程中曾涌现出多种变体,从“思无邪”“美教化”到“独尊儒术”,最终发展为“文以明道”。
B. 洪仁环、王韬、梁启超等人都强调报纸的“舆论引导”功能,以至辛亥革命、五四以及延安整风等各个重要时期都很重视报刊的宣传作用。
C. 《诗经》中包含了村头闲话、街市议论等新闻信息,是文学与新闻相伴而生的证据;美国报道拉萨事件等新闻时表现出的倾向性是新闻报道不“客观”的证据。
D. 面对突发新闻,记者往往采用快节奏叙事,以突出时效性,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核心事实,而在持续跟进报道时,其叙事节奏则趋于平缓。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我国新闻的社会功能纵向源自“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横向与西方报道互为补充,体现跨越时空的继承与整合。
B. 新闻是传达媒体意志的有效途径,叙述者以各种方式介入叙事,受众无意识地被其控制,被动地接受新闻事件的价值渗透。
C. 合理调节新闻文本的叙事节奏,掌握叙事速度,可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因此,再现新闻事件不得不框限、重构以显其节奏。
D. 无论突发新闻还是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其叙述主体都应围绕核心事实及新闻主题,抓住其新闻价值进行或急或缓的报道。
4. 请根据材料,分析下面的新闻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叙事主观性的。
3月30日晚,一列从北京西开往成都东的复兴号列车上,一小孩高烧近40℃。列车员在广播寻医未果之后,随即与成都局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联系,请求在江油站临时停车。江油站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车站工作人员、值班民警、120急救人员等均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站台,等候即将停靠的列车。两分钟后,病员顺利交接,复兴号驶出江油站。经过一晚上的救治,小孩的病情有所好转。3月31日早上,已回成都的母亲通过电话对江油站的帮助表示感谢。
(摘引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5. 三则材料均围绕新闻叙事展开论述,在具体阐述中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三则材料有何联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创作出了大量经世济民、‘救国新民’的诗文和新闻作品”错。“救国新民”是五四新文化的内容特征,对象弄错。
B.“新闻叙事要求叙述者对新闻事实不发表评论,目的是客观记录事件”错。原文“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要求决定了新闻叙述者在叙事中着力规避自我,不发表评论,以营造客观记录事件的假象,营造新闻的客观真实感”,要求叙述者不发表评论的主体是“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而不是“新闻叙事”;目的是“营造客观记录事件的假象,营造新闻的客观真实感”,不是“客观记录事件”。
C.“叙事节奏的快慢是由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决定的”错。原文“慢速叙述的文字,往往蕴含着有意味的情境或深度内容”,不能说节奏的快慢受情境深度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条
王愿坚
1934年的秋天,老根据地的红军参加了“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了,国民党反动派像一群黑老鸦一样,来到了根据地。这一来,程元吉和当地的人民又过起了胆汁拌黄连的苦日子。
这天晚上,天气更加寒冷。月牙儿斜挂在西天,冷冷地瞅着这个荒芜了的灵田村。
小竹寮里只剩下了两个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个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