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0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4月20日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儒家的理想结构中,国与家是同质的。家是国的微型形态,国是家的扩大形态。由家到国是有一段距离的,既有地理的距离,又有制度的距离。由家走向国,一方面须士人努力追求,另一方面要由朝廷来决定是否录用。家国的距离要经过一个“游”的过程。先秦的士基本上是游士,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唐代的求仕者明确地自名为“宦游人”。游,处于家国之间,它包含着两种可能性:进入政治层和进不去。这里暗伏着产生多种悲剧意识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欲进不得,欲退又不甘,只能留滞他乡,满怀羁旅之愁。儒家理想培养的对家的浑厚情感始终在游子的心里波荡,儒家理想对士人的终极要求又使游子的心魂欲归难归。家与国之间的游主要指儒家理想之游:宦游。就整个文化而言,还有其他各种事游:商贾、行役、战争、公事、私事等。游子之心都深受儒家伦理情感的影响。“游”使中国文化产生了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伤别”“乡愁”“闺怨”“相思”等系列悲剧意识模式。
儒家理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的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实现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这个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发展愿望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结合的产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内在要求。它明显地忽视爱情的重要性。爱情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追求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国文化来说,则必须用礼规范住爱情的破坏性冲动。由修身马上进入齐家,修身的正、诚、修,就是要征服和压抑各种不符合文化之礼的意识。但如果被压抑的意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的话,它会不断地以变形的方式冲冒出来,形成独特的爱情悲剧意识:追求者与礼冲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恋人与礼之间的选择之悲。
(摘编自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建基于柏拉图的“理念说”。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认识的目标。这开启了“主——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导。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整个中国文化中,“游”既包括由“家”到“国”的宦游,也包括商贾、行役、私事等事游。
B.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发展愿望相互对立,生成了儒家的人生理想。
C. 追寻真理却不能占有真理,这种因人类自身的不完善带来的落差和对立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
D. 中西方悲剧意识都受到了各自文化的影响,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中西方悲剧意识也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求仕者进入仕途后,仕途顺畅,欲进则进,欲退则退,中国文化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就不会产生。
B. 柏拉图认为,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占有真理。
C. 古希腊的悲剧意识之所以能体现出“人的自觉”,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式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D. 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自由意志会引诱人走向堕落和罪恶,只有信仰基督才能获得永生。这一认识决定了西方悲剧意识的发展。
3.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诗句不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特色悲剧的一项是( )
A.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D.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4. 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 西方悲剧意识具有外在性和内在性,请结合《哈姆雷特》具体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曲解文意,“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发展愿望相互对立”错。应该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发展愿望这两者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中国文化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就不会产生”错。即使求仕者进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筒炮台烟
老舍
阚进一在大学毕业后就作助教。三年的工夫,他已升为讲师。求学、做事、为人,他还像个学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应酬;他还和学生们在一块去打球。课后,他的屋里老挤满了男女同学,有的问功课,有的约踢球,有的借钱,有的谈心。虽然如此,他永远不敷衍他们,授课认真,改卷认真,考试认真,因此,他可就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学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规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