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660字。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小雯同学善于在语境学习中掌握字词,下面是她积累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夏日的午后,静坐书房,(zào)动的心伴随着清茶在水中轻盈起舞,随后慢慢沉静。摊开一本新书,那淡淡的书香,交融着袅绕的茶香,悄悄地(mí)漫开来。顿时让整个书房清香四溢,颇有春意盘然之感。这沁人心脾的茶香犹如一支兴奋剂,不觉间唤醒了烈日下沉睡的书房,也兴奋了书房中那伏案而作的读书人。
  A.“(zào)动”写作“躁动”,“袅绕”的“绕”读“rǎo”,“(mí)漫”写作“弥漫”,“沁人心脾”的“沁”读“qìng”。
  B.“(zào)动”写作“燥动”,“袅绕”的“绕”读“rào”, “(mí)漫”写作“迷漫”,“沁人心脾”的“沁”读“qìn”。
  C.“(zào)动”写作“躁动”,“袅绕”的“绕”读“rào”,“(mí)漫”写作“弥漫”,“沁人心脾”的“沁”读“qìn”。
  D.“(zào)动”写作“燥动”,“袅绕”的“绕”读“rǎo”,“(mí)漫”写作“迷漫”,“沁人心脾”的“沁”读“qì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远的,在那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简直没有一些活气。
  B.最重要的是要弄清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遁哪些准则。
  C.怀疑不仅是辩别真假的必须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他只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上一堂课》诞生自2020年全国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如今已走过三年的时光,跨入了第四个年头。立德树人要讲得______,培根铸魂要说得铿锵有力。党的二十大______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为了让强国有我的新时代青少年补足精神之钙,《同上一堂课》全力______了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系列节目《一堂好课》。让一个个亲历者、见证者的动人讲述传递出小课堂里的大思政,从而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重要______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A.春风化雨 开启 打造 指示 B.和风细雨 开启 打磨 教导
  C.和风细雨 拉开 打造 教导 D.春风化雨 拉开 打磨 指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句末加上“的决心”)
  B.民政部表示,由于国家慈善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公开芽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改“公开募捐资格”为“法定资格”)
  C.使用12层甚至18层纱布口罩叠加,结果颗粒物滤除率也只有96%,与标准化的一次性单层口罩使用效果95%滤除率相差无几。(删去“使用效果”或“95%滤除率”)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
  5.语言综合运用(12分)
  自教育部提出“五项管理”措施后,中学生的睡眠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到健康睡眠的重要性,九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良好睡眠,健康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用自己的语言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以下图片并分析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中国睡眠研究会于2022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中小学生睡眠调查的数据。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我的睡眠”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请你根据讨论内容和材料,为小文和小明指出睡眠方面的问题,分别给他们提一点建议。(4分)
  小文:我一般晚上九点才开始写作业、复习功课。经常到十二点才睡,有时复习太入神,凌晨一两点休息。
  小明:我每天晚上都要喝咖啡,做运动。做作业倒是清醒了,可十一二点都还很精神。
  补充材料:中国睡眠协会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倡议:①睡眠优先。尽量将工作安排在白天,提高白天的学习工作效率,不牺牲夜晚睡眠时间;②规律作息,保证时长。确定好每天的休息时间。并严格执行,确保睡眠时间段稳定;③适量运动。通过适量、适时的运动提升睡眠质量,但睡前一小时不宜剧烈运动;④养成良好习惯。睡前三小时不喝含咖啡因、酒精的饮品,避免过于兴奋、消极情绪与用脑过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小题1分,共6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渔家傲??秋思》)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
  (5)古人常常借助“鸿雁”与“青鸟”等飞禽作为意象表情达意,例如“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