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30字。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原文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诗经 ??蒹葭》)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子曰“_____________,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季节,渲染西北边地悲凉奇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5.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14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出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风亦畏寒。”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也。”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抑:则,就。②本:根据。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孔子不能决也( )
(3)公问故( ) (4)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
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8.【甲】文中孔子因“______________”而“问其故”;【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说“_____________”而“问故”。(2分)
9.【甲】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儿子鼎说“然则孔子亦无眉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两文中的孩子都给了我们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