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00字。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4月诊断性联考作文“唐同学从上海坐公交到北京”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上海到北京,坐高铁需要6个小时,花费500元左右;坐飞机只需两个半小时,打折机票不到500元。然而,上海大二学生唐同学却选了更加漫长的道路。他用了6天时间来规划,又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全程1810公里,耗时6天5夜,花了381元车费,才从上海到达北京。一路上屁股酸痛,拖鞋也快烂了,真是“又挤,又慢,又麻烦”。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说,这样可以感受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中得到的。他又反对那些鄙夷和排斥公交车的言论,他希望自己“脚多沾一点地”,而这趟“公交之旅”让他看到了无数人真实的生活。
  对于唐同学的经历和观念你有怎样的看法?谈一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七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从上海到北京,坐高铁和坐飞机,分别需要的时长和花费。第二句话指出,上海大二学生唐同学选了更加漫长的路,第三句话,交代了他的行程安排,用了较长的时间来规划,耗时耗力,花费也不少,才从上海抵达北京。第四句话强调了这一路的艰辛。最后三句话是他这次行程的心得和收获:不后悔,感受到了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看到了无数人真实的生活,这是无法从教科书中得到的。
  唐同学的出行方式与坐高铁、坐飞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虽然耗时耗力,一路上又很艰辛,但是却收获颇丰。解读唐同学的收获,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关键。其一,唐同学的这次出行,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抽出闲暇慢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这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二,行万里路,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了个人见识。其三,了解了社会真实的一面,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社会的冷暖,则更能激起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就一个大写的自己。
  立意:
  1.快时代也要慢慢走。
  2.认真阅读社会这部无字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