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35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责任”话题+写作指导.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真诚与猜忌”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质疑与相信”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上海奉贤去高三二模作文“质疑与相信”导写及范文
真题再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有人说,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观点1:质疑比相信难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需要充分的智慧;
在怀疑中探索真理,往往需要挑战世俗,前路漫漫,道理崎岖,需要勇毅前行;
敢于质疑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观点2:相信比质疑难
01 当代社会纷繁复杂,“人心叵测” ,人们陷入信仰危机。
02 信赖交付,柔软暴露。
参考立意:
质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保持质疑的精神,大胆开拓创新
质疑有道,智慧前行
相信比质疑更难
相信,打造和谐社会的良药
范文展示
以质疑精神代替盲目相信
多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之喻,在洞穴之中的囚徒
……
2023届河南省高三普高联考5月联考作文“真诚与猜忌”导写及范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戴礼记》中有曾子“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的话,意思是君子不事先以恶意臆测别人,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别人。明代刘基《郁离子》中也有“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的话,意思是喜欢猜忌别人的,别人也会猜忌他;喜欢对别人存有戒心的,别人对他也会存有戒心。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恶意猜忌如履薄冰,信任友善如沐春风
勿以猜忌待人,真诚滋润潮生
去除猜忌之心,自散阳光之美
让猜忌烟消云散,让信任充沛丰盈
信任为种缓慢行,善意为根四海达
不以猜忌为桎梏,高举信任之旌旗
常予清风一杯酒,清风还我一缕香
畅饮信任之茶,不啜猜忌之酒
将真心放在首位,把戒心置于脚下
投人以善,方得人之善;待人以信,方得人之信
以真诚之力汇聚星光,以信任之理温暖人间
【名句素材】
1. 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则绝对是致命的。——王尔德
2.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英)白朗宁
4.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5.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
……
“责任”话题议论文语段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语段五步法的写作方法,并学会在写作中应用。
2、通过“责任”话题的议论文段写作指导,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要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五步法议论文写作的要求。
2、学习论点和运用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五步法”写好议论文文段(文段结构)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分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如果找不到,可以跳过此步)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4)第四步:分析说理。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要求学生摘抄如下内容:
“五步法”写好议论文文段(文段结构)
(1)首句:分论点。
(2)引用名人名言,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果找不到,可以跳过此步)
……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
这句话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
“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这句话,体现了史铁生对于时间和现实的独特见解,意味深长。
首先,传统上,人们通常认为时间是一条线性的轴线,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沿着这条轴线依次排列的。但是,史铁生却认为时间并不是这样的,它是一种非线性和非单向性的存在。也就是说,过去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某种方式存在于现在和未来之中。同时,未来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已经存在于现在之中。这种非线性和非单向性的时间观念,打破了我们对时间的传统认知,提醒我们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解释时间。
其次,这句话也体现了史铁生对于现在的
……
2023届上海嘉定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导写及范文
【作文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写作简析
他来了,他来了,之前在全国卷当中见到的红楼梦与高考题目的融合的形式又在我们上海模考当中出现了,只不过结合的是乡土中国以及其中的经典概念——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
首先熟人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帮助我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但也会限制我们朝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而陌生人社会也有其利弊,一方面在体现为公平性和自由度上是优势,而另一方面也会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