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10字。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
  一、学习目标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的基调,体会作者的情感。
  ●掌握典故表达的意思及在词中的作用。
  ●了解词的特点及其韵律美,了解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二、课前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位“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秋瑾(1875——1907),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07年7月15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二】背景资料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词人失意闲居江西上饶之时。他积极主张抗金,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诬陷,不得已在上饶一带赋闲隐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满江红》是秋瑾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已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三】文体知识
  宋词的两大流派
  派别 词的特点 代表人物
  婉约派 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结构:缜密
  语言:清新绮丽
  风格:音韵谐婉,具有柔婉之美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内容:多为军情国事
  风格:气势恢宏,汪洋恣肆,崇尚直率,境界宏大 苏轼、辛弃疾
  【四】常考文言知识速查
  (一)重点字
  千嶂(zhàng)里   燕(yān)然   不寐(mèi)    羌(qiāng)管
  貂裘(diāo qiú)   炙(zhì)      莽(m??ng)红尘
  擎(qíng)苍      麾(huī)下    鬓(bìn)微霜   蛾(é)眉
  (二)古今异义
  1.持节云中(古义:符节,古代朝廷使者出使时所持的凭证;今义:节日)
  2.会挽雕弓如满月(古义:终将;今义:见面,会见)
  3.可怜白发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三)词类活用
  1.将军白发征夫泪(名词用作动词,生白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