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40字。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2.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
  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下面小题。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