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70字。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
2.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1.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标点符号和表达上有错误,下列选项中修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B.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C.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D.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海岸线上, ① ,犹如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是红树林。
与其他生长在陆地的森林植物不同, ② ,它们长期适应于高盐、强酸、低养、缺氧、风浪等恶劣环境,使得它们有了许多特殊“技能”。比如,红树植物的根系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海水淡化系统;它们具有非常发达的地上气生根,在狂涛巨浪前屹立不倒;它们的叶片常具有厚厚的角质层,隐藏于表皮下或叶片背面的气孔也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