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10字。
16.2《登泰山记》检测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
B.本篇游记在写景方面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将泰山的景色描绘得形象生动。
C.文章开篇交代地理环境,手起刀落,从小处着笔,像抽象画一样,只拿出形成轮廓的汶水、济水和古长城勾勒了泰山的轮廓。
D.在从京师到泰安路程的描写中,作者连用“历”、“穿”、“越”、“至”四个动词,写出了旅途的艰苦,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形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至于泰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阳阴”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