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90字。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假如你参与学校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认识家国情怀】
1. 阅读语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阖家团圆时,还有一群人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这份温暖“很中国”;丹霞的红、雪山的白,湖海之蓝、沙漠之金,巍巍中华,山河壮阔,这个色彩“很中国”;兵马俑________“铜奔马”飘yì俊美,这种艺术“很中国”……国庆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起“这很中国”网络征集活动,网友纷纷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精彩,展示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切热爱。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无不彰显chì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________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戚”原为象形字,甲骨文“戚”字像边缘带齿状装饰的斧钺。《说文解字》:戚,戉也,从戉未声。下面是“戚”的汉字演变过程,由此,请你根据语境推断“休戚与共”中的“戚”的意思是( )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A. 亲戚、朋友 B. 亲近、亲密 C. 忧愁、祸患 D. 愤怒、愤恨
(3)画横线 两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惟妙惟肖 惊心动魄 B. 惟妙惟肖 摄人心魄
C. 栩栩如生 惊心动魄 D. 栩栩如生 摄人心魄
(4)结合你的见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觉得“这很中国”的精彩瞬间。
【任务二:了解家国文化】
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的是朝廷。
B.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断代史,《史记》是东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
C. 在古代,村落 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D. 家国情怀是许多作家笔下的创作题材,《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艾青表达了在战火年代下对祖国的热爱和祖国母亲遭遇灾难而悲痛的情感。
3. 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C.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
D.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4. 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李益的诗句“(1)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发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李商隐的诗句“(2)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李白的诗句“(3)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宦游在外的仕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既是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它是屈原《离骚》中“(4)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5)________,(6)________”的济世宏愿;是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7)________”的报国之志,是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8)_________的豪情壮志,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9)________,(10)________”的忧乐为民。家国情怀世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已经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
【任务三:品赞家国人物】
5. 请仿照图片中的示例,为《朝花夕拾》中你读到的“鲁迅”写条赞语。
爱国名人:鲁迅
赞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古诗文阅读
语文课堂开展“心怀家国情,不改报国志”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