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551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 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由于新崛起的非遗学和民俗学面对的是同一 对象—— 民间文 化,非遗与民间文化在客观上是同一事
物,这样,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非遗学并没有独立性.它只是民俗学的分,支而已。可是一些 敏锐的学者发现,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和以往的民俗学大不相同。不 仅所做的事情不同,其性 质、方法、 目的也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出版,这是 最早对非遗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和描述的著作,今天看来,它已具非遗学的基本形态。而这一年无论 是国际还是中国非遗事业都才刚刚起步。这部书表明了我国学界的学术敏感性、视野的开阔和极强 的开创性。它不仅展示了一个崭新而辽阔的学术空间,而且显现了一个学术立场——非遗学立场。 这是一个有别于民俗学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遗产。可惜我们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部书的巨大意 义。
学术的立场是学术的出发点,它决定着学术的性质、内容、方法与目的。从不同立场出发,我 们所看到的事物的特征、要素、规律、功能、意义就会完全不同。就像对于一个人圆围不同的人从 各自的立场出发,看到的人物就会全然不同。站在道产进个立场来看,对非遗的认定、抢救和保 护,绝不是对民间文化做一轮重新的调查 和整理,而是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财 富“摸清家 底” ,这个家底就是遗产。这项工作过去从来没做过。这是一项全新的有待探索与构建的学术。这 个学术就是非遗学。
回过头来,还要再讨论一下遗产的概念与人类的遗产观。这有助于我们对非遗学的认识。
在传统的概念中,遗产是指先人留下的私人化的财富,主要是物质财富。在 2 0世纪后半期传统 的遗产观渐渐安生了变化。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 •诺拉在《法国对遗产的认识过程》中写道:“在过 去的二十年,遗产的概念已经扩大,发生了变化。旧的概念把遗产认定为父母留给子女的财物,新的 概念被认为是社会整体的继承物。 ”父母留给子女的是私人遗产或家庭遗产;社会整体继承的是公共 遗产,即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必须由社会保护和传承下去。
正是出于这个遗产观,联合国制定了第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人类在文 化遗产保护上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只是物质性的,主要是历史建筑、考 古遗址、文物。那时人们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后来,一们渐渐发现了“非遗” 。这使 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一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 的历史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传承至今并依然活着的文化生命。这便构成了人类当代的遗产 观。
非遗学正是从遗产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民间文化的。非遗是其中历史文化的代表作,是当代遴选与 认定的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
当事物有了遗产的属性,便多了一种性质、意义、价值,多了一种社会功能。这些都不是民俗学 所能解释的。一件事物可以同时身在不同的知识范畴,从属于不同的学术范畴。比如佛罗伦萨花 之圣母大教堂,既属于建筑学的征典,也属于遗产学的瑰宝 它们既有共同的文化内涵,也有各 自的学术关切
语文 第1页(共8页)
建筑学关注它建筑的构造、设计、医学特征与创造性;遗产学更关注它自身的历史特征、档 案、等级、保护重点与方法,以及如何传承得久远;非遗学更关注它的存在与生命,以及如何保护和 延续它的生命.
决 定 非 遗 学 独 立 性 的 根 本 是 遗 产 ↵
(摘编自冯骥才《非遗学原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学是一门新崛起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并不从属于民俗学。 B.非遗学为一些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在这一个新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C.和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民间文化不同,从非遗学的角度看,所有民间文化都属于非遗 D.面对同一座古代建筑,建筑学遗产学和非遗学等不同学科所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人们质疑非遗学的独立性开篇,通过层层分析,告诉人们非遗学是有独立性的。 B.文章引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 •诺拉的话, 目的是论证非遗学的诞生具有思想基础 C.文章写到了人们遗产观念的转变,以此来论证人们的思想观念会随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D.文章围绕非遗学的研究内容展开,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出版,说明我国一些学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很 强的创新精神
B.非遗学以遗产为立场,从遗产出发来开展工作,它和民俗学不同的学术立场决定了它们性质、内容、 方法与目的的不同。
C.站在遗产的立场对非遗进行认定、抢救和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与对民间文化进行新一轮的调查 和整理是不同的。
D.随着遗产观的不断变化,人们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联合国于1972年制定相关文
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在文化内容方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当前所遇到的最主要的瓶颈是,中华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更多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力,而非中华现代文化产生的影响力。据美国《新闻周刊》的调 研,西方网民所熟知的、被认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 道教、《孙子兵法》、京剧、少林寺、功夫、中国烹饪等。这些符号基本上都是属于史华传统文化范畴的 文化符号。这说明,海外民众对中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