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00字。
7.《兼爱》检测练习
一、小阅读-课内
1.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2.墨子《兼爱》在说理上有什么特点?
3.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材料一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材料二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4.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兼爱》
理解并分析以上语句的主要内容。
5.阅读《兼爱》中的语段,思考问题:加黑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故子墨子⑰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6.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兼爱》中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论点?
7.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用原文回答《兼爱》这段话中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
二、选择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窃以为过矣
B.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D.不知乱之所自起 起不相爱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攻:治疗
B.君之不慈臣 慈:慈爱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恶:怎么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劝:劝说
三、文言文阅读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