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48(3份)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读者》末路”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科学与美”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科学与艺术”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科学与美”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诗人济慈曾因牛顿把彩虹还原成三棱镜下的光谱而发怒,他在诗中写道:“天空中曾有一条令人敬畏的彩虹,我们知道了它的质地、它的纹理,它就被归入单调无聊的平常俗物。”济慈也并非个例,英国作家劳伦斯拒绝相信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这一事实,因为这“冒犯了诗人的情感”。
材料二:达芬奇画笔下的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数美好的遐想,殊不知这魅力的背后亦是科学的灵撑。那微笑中面部肌肉的张弛、圆润纤手的肌肉条纹,绝对不是一个不懂解剖学的人所能画出来的。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曾说:“科学,令人感受到的惊人奇妙,是人类心灵能够胜任驾驭的最高体验之一。这种精致的美学激情,可以和音乐、诗歌传递的极致美感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则包含两层。一是诗人济慈不满意牛顿把彩虹光谱还原,一是作家劳伦斯不愿意相信月亮只反射太阳光。二人都认为科学破坏了诗意和美。
第二则也包含两层。一是达芬奇的名画背后是医学技术的支撑;一是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认为科学的美可以与艺术的美并驾齐驱。二者都体现出科学能给人最高的体验,和艺术一样。
很明显,两则材料,侧重点不同,观点不同。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我们异中寻同——如何看待“科学与美”二者的关系。
参考立意如下:
1.警惕科学对美的瓦解和伤害。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科学与艺术”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指导】
本题材料的关键词为“太阳能”“梵高”“自行车道”。
“太阳能”代表科技,“梵高”代表艺术,
“自行车道”代表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也代表着实际应用,代表着现实生活。
写作中,考生可以围绕科技、艺术、生活进行思考。
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科技与艺术结合,创造诗意的生活;
艺术与科技结合,让我们重新认识艺术的作用;
科技借助艺术实现创新,改造生活;等等。
【优秀范文】
1技术中的人文关怀
荷兰一工作室,从梵高“繁星闪烁的夜晚”的图画中吸取灵感,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读者》末路”导写及范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者》杂志作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刊物,它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岁月,更是书写了无数人生故事。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它掷地有声地告诉追梦的年轻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闪闪发亮的远方。但是自2008 年以来,万座报刊亭被拆除,实体书店零售码洋下降,报刊杂志的“关停潮”此起彼伏,裹挟在其中的《读者》也无法幸免,在互联网大潮中渐行渐远,销量急剧下降,《读者》也渐渐失去了读者。
对于《读者》杂志的困境,有观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时代的产物,总会无可避免地被下一个时代取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被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淹没,咕效性更强的新闻门户网站、呈现多元价值观的公众号更受欢迎。也有观点觉得,现在的《读者五自身问题更多。《读者》的风格早已不再受到青睐,《读者》既没有留住老读者的“利器”,也缺少吸引新读者的“法宝”。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立意
【读懂材料】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带有一定的思辨性。
材料一共有两段。
第一段摆出了《读者》杂志由兴盛到衰落的现象。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读者》深受国民喜爱,陪伴并温暖着一代代国民,尤其对当时追梦的年轻人有启迪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