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8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4题,共11分)
你所在的班级就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同搜索到下面的相关资料。
【资料一】
①中国传统社会是礼制社会,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传统礼仪如何融入当代社会,服务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我们可以从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实践中探讨转化创新的路径。
②第一,人情社交礼俗传统的当代传承与转化。乡土文化是传统中国的根性文化。在乡土共同体中,为了维护生活伦理与基层社会秩序,人们相互激励,相互救助,形成特定的守望相助的人情互惠关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经越过了家庭与村落范围,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但红白喜事中的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仍然普遍存在。我们要A.融合现代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精神B.特别是要让远离故乡的新城市人在城市住宅区获得家园感C.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D.重建家庭、村落、社区的亲密关系。
③第二,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传承与转化。在人生礼仪上,传统表现比较活跃。诞生礼、满月礼表达的是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与祝福,周岁礼充满了对幼儿未来的期待。一些地区在幼儿上学之际,要举办开笔礼,幼儿学写的第一个汉字是“人”,一撇一捺支撑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将教化的理念渗入到礼仪中。传统的成年礼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当代社会则通行十八岁成年礼,时间往往和特定历史事件相结合,将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国家历史命运的记忆相结合,唤起受礼者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小家庭走入大社会。婚丧礼仪是人生的重要礼仪,仍然活跃存在于当代社会,但村落、社区大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节约人力、物力,突显现代文明礼仪上,各地有许多新尝试。
④第三,节日礼仪的回归与更新。岁时节日为人们回归传统提供了时空平台,人们在节日中体验、
(摘编自 萧放《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实践》)
【资料二】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踏青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思想,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广东,清明节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办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广东人对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成头等大事。每逢清明,全族男女老少不管身在何处,大都赶回老家一起拜祭祖先,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广东有“踏青”与“行清”的说法。“踏青”是亲近自然的郊游活动,“行清”则是一族人同去拜山。拜山时,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鹅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供品进行拜祭。完成仪式后,切烧猪配以果点就地野餐,或者回家全族聚宴。
(材料编自网络)
13.你认为,下列对两则资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适应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既要传承,也要转化与创新。
B.扫墓祭祖体现的是清明节礼仪文化的自然内涵,踏青郊游体现的更多是其人文内涵。
C.资料一第④段中说“重阳敬老祈寿的礼仪传统在当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可能是中国人口渐趋老龄化,关爱老人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表现。
D.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海外华侨积极与故乡开展商贸合作,进行情感性投资,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可以用来作为资料一第②段的一个论据。
14.资料一第②段中划波浪线的四句话在语序上有错误,请你排出正确的语序,只填写序号。(2分)
15.请根据你对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了解,在资料一第⑤段的横线上填补一个事例,使前后内容协调,不少于40字。(3分)
16.请你结合资料一、二中的信息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当今广东会有隆重盛大的清明祭祖活动?(4分)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问天求索,为城作画】围绕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为优化宝安中心区城市天际线出谋划策。
【材料一】城市天际线的概念
年份 书籍名称 概念
1973 《牛津英语字典》 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树木、山密等所显现的轮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