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份
声声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体味诗词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二、诗眼
一、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一切景语(意象)皆情语(愁)
三、初步感知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品析点染和留白手法在本词中的运用。
(二)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结合之前所学李清照生平相关知识,体会李清照后期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的愁,感悟李清照的坚韧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会品析诗歌中点染和留白的手法,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结合之前所学李清照生平相关知识,体会李清照后期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的愁,感悟李清照的坚韧品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少女情怀总是诗,赌书泼茶多幸福,离别相思盼相聚,国破夫亡漂沦苦。”作为“千古第一才女”、“词中女豪”,古往今来,有人说她是天赋异禀,有人叹她不终晚节,今天,我们就通过《声声慢》来体悟李清照晚年的生命况味。
(二)品析愁境
●任务一:读词,品“愁”
(设计意图:诗词赏析都要通过足量足质的“读”来渐入佳境。)
1.试读:学生试读,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2.听读:学生听教师配乐朗诵,在听读中把握节奏,感受韵律,体味意境。
……
声声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文学常识。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领悟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抒情。抓住意象、体验意境,领悟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起去品味着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李清照本生于北宋,生活优渥,婚姻美满。但靖康之耻,使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失去了感情笃厚、志同道合的丈夫。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所以她自号“易安居士”。
易安易安,容易安定,可现实却是“易安难安”。
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将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会抒情和文章分析这四个方面来学习本词。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父亲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从小受文学的熏陶,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自号易安居士,独创“易安体”。后世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作品《漱玉集》。
(二)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南渡后,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丧失殆尽。国破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