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00字。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习评估
八年级语文 202305
温馨提示: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3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班级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古诗就像一盏茶,初入口只觉苦涩,回味却甘甜绵长,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第一篇章 赴一场诗的盛会(26分)
1.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8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典诗词千古流芳,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A有的粗____(guǎng)如旭日喷薄。诗词可以写下人生自得的欣喜,可以描绘 ____(tián)静美好的画面,也可以抒发心怀天下、激励众人的豪迈情怀……品味古典诗词的幽香,我们乐在其中,我们流连忘返!
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捕捉当代审美需求,找到传统与时代的契合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jué)其中的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守护者。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寒暑、远方等为主题,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讲述他们与诗词结缘的故事,从不同视角生发诗意,在当代语境下阐释诗词内涵,描绘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书写时代之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粗_______(guǎng) ________(tián)静 挖掘
(2)请给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请谈谈你对文中加点词“日用而不觉”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一场《中国诗词大会》补全开场白(10分)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端,《诗经》的魅力璀璨了千年。“ (1) , (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这几句诗,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满目的秋光中,伊人临水而立,若即若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3) ,______(4) 。”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真挚告白。“ (5) , (6) ”这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出的诚挚友谊的最高境界,传唱了千年。“ (7) , (8) ”这是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摹的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之势,脍炙人口。“安得广厦千万间, (9) ”是杜甫推己及人,将自己的苦痛悲愤化作对他人的关爱,更是一种打动人心的悲悯情怀。“半匹红纱一丈绫, (10) ”是白居易对宫市不合理制度的揭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情!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溯游而上,追寻诗词中的美丽“伊人”!
3.《经典长谈》知多少?(8分)
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足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是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了主要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1)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和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您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4分)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疗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是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章 品一位诗人的情怀 (24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0题
【甲】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③,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⑧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