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7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习成果阶段展示
八年级 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
春风送暖,杨柳扶苏,青山绿水露淑容,花飘千里香自放,又是一年春来到,话尽世间百态兴。新春新征程,让我们一起开启欢乐的学习之旅吧。
一、填空(8分)
1.“诗情画意各自在,岁月依然仍可考”,诗歌是凝练的散文,______(人名)遥望洞庭,一览波澜壮阔的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是情感的映射,王勃跨越时间、空间,给朋友送上真挚的慰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是心灵的告白,独自徘徊的女子等候恋人,相思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题《______》)。
二、阅读(7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 题
(一)(13分)
【材料一】诗的()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 jing 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 )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材料二】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 )极为 pang 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
(选自《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歌谣( ) 蹈起来( ) jìng ( )胜 páng ( )杂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源头 似乎 却 B .本源 确实 但
C .源头 似乎 但 D .本源 确实 却
4.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 (人名)的《经典常谈》,【材料一】语段中"圣人"指的是 (人名)。(2分)
5.《经典常谈》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入门书。请结合上面语段的内容,将你在阅读本书时使用的一种阅读方法与同学们分享。(4分)
(二)(11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①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②没③何处,青山空向人④。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⑤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⑥。
①烟水:茫茫的水面。②飞鸟:比喻远行的人。③没(mò):消失。④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⑤五湖:这里指太湖。⑥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6.【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3分)
7.古人作诗很注重炼字,【甲】诗首联中的“望”、【乙】诗颔联中的“空”就是炼字的典范,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4分)
8.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沾巾”,但用意不同。【甲】诗用“共沾巾”抒发
___________之情;【乙】诗则用“泪沾巾”表达 之情。(4分)
(三)(16分)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